新利平台 > 扶貧

青海循化:黃河岸邊樹起“撒拉族綠色家園”品牌

發布時間:2020-11-30 14:17:00來源: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海東(dong) 11月26日電 如何有效將資源稟賦轉化為(wei) 群眾(zhong) 過上好日子的驅動,還能兼顧生態發展與(yu) 保護? 抓住旅遊市場升溫的有利時機,引導民間投資麵向市場創特色……在近年的發展中,位於(yu) 黃河岸邊的撒拉族之鄉(xiang) 青海循化,通過綠色發展樹起了“撒拉族綠色家園”品牌。

  近年,循化縣鼓勵農(nong) 閑在家的社會(hui) 群體(ti) 積極創辦旅遊業(ye) ,旅遊創辦者瞄準市場商機,按照旅遊星級接待點標準,從(cong) 庭院建築藝術、飲食種類、服務質量、接待能力、衛生狀況等方麵入手,提升接待檔次,樹立品牌。目前已建成撒拉人家接待點50處,完成投資420萬(wan) 元;投資600萬(wan) 元建成3家賓館;投資20萬(wan) 元的濱河風情園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麵完成。

  民俗遊、生態遊、黃河遊、紅色遊……海東(dong) 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依托撒拉族民俗文化的唯一性、黃河自然景觀的奇特性、紅色旅遊資源的地域性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you) 勢,不斷豐(feng) 富旅遊文化內(nei) 涵,延長旅遊產(chan) 業(ye) 鏈條,全域旅遊發展逐年提速。2017年以來,合計接待遊客950.69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7.78億(yi) 元,年均增長20.6%。

  循化縣堅持把項目作為(wei) 推動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引擎,圍繞“一帶三區”旅遊資源開發布局,統籌交通、文化、生態等建設項目,重點實施了孟達天池、十世班禪大師故居、駱駝泉、撒拉爾民俗文化產(chan) 業(ye) 園等旅遊項目,以重點項目突破帶動旅遊質量全麵提升。近三年完成旅遊投資21.31億(yi) 元,旅遊投資年均增長10%。隨著循隆高速公路、縣城南過境公路、十裏經濟帶西延道路、朝陽南路等道路全麵貫通,為(wei) 遊客提供了安全、快速的通行服務保障。

  為(wei) 推動文化與(yu) 旅遊深度融合,循化縣依托黃河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打造了4條精品旅遊線路,延長了遊客遊玩逗留時間。先後扶持成立了定點旅遊紀念品加工企業(ye) 15家,旅遊服務公司6家,黃河奇石館3家,建立3家省級文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5戶省級文化產(chan) 業(ye) 示範戶,形成了以民族工藝品加工、民族餐飲服務、民族服飾加工、木雕技藝、黃河石藝術等為(wei) 主的文化產(chan) 業(ye) 實體(ti) 。策劃開展了一批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影響力大的活動,不斷提升品牌活動影響力。國際搶渡黃河極限挑戰賽期間,旅遊年均創收15598.22萬(wan) 元,年接待遊客26.12萬(wan) 人次。同時,大力推進“文化工程”,組建了12個(ge) 業(ye) 餘(yu) 文化團體(ti) 、4支社火隊和96個(ge) 文化市場經營點,先後創作推出了《黃河從(cong) 這裏拐彎》《鏡界》《信念》等一批精品文學作品,30檔具有較高藝術水準和濃鬱民族特色的歌舞節目,完成23項非遺申報工作,成為(wei) 對外文旅交流、對外文旅宣傳(chuan) 的強勁引擎。

  循化縣把鄉(xiang) 村旅遊作為(wei)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一環,18個(ge) 鄉(xiang) 村旅遊扶貧農(nong) 家院已全部承包,92個(ge) 非貧困村集體(ti) 經濟項目全麵建成,產(chan) 生收益380.94萬(wan) 元,建成“撒拉人家”138戶。推動“旅遊+生態”同頻共振,今年建成並運營縣城中心碼頭至積石峽水上旅遊航線,完成旅遊項目投資2.77億(yi) 元,“多彩循化”主題形象持續打響。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