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鬆新巴一家的脫貧故事:有家有業有幸福
洛鬆新巴駕駛著自家的四橋車。
洛鬆新巴夫妻和兒(er) 媳(中)坐在新家裏聊家常。
家庭檔案:
洛鬆新巴,男,出生於(yu) 1979年5月,現居住在昌都市卡若區卡若鎮達修村易地扶貧搬遷點,家中有五口人。曾經,洛鬆新巴一家居住在山上,交通極為(wei) 不便。2015年,洛鬆新巴被精準識別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洛鬆新巴一家搬進了“水電路訊網、科教文衛保”齊全的達修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且在兩(liang) 個(ge) 村集體(ti) 經濟工作,並享受分紅。
搬進安置點當年,洛鬆新巴就貸款購買(mai) 了一輛四橋車,2018年,洛鬆新巴再次貸款購買(mai) 了一輛商混車,2019年,他的家庭總收入達50160元。現在,脫貧摘帽的洛鬆新巴一家生活得幸福美滿。
冬季的一天,在一座新建的藏式房屋前,洛鬆新巴正按照屋主的要求進行裝修工作,木工、貼瓷磚、刷漆、貼牆紙……兩(liang) 個(ge) 月後,新房的裝修工作就完工了。
“冬季建築工地停工了,我就四處裝修房子,還能掙不少錢。”洛鬆新巴說。
25歲那年,洛鬆新巴從(cong) 老家昌都市卡若區卡若鎮多然村搬到了達修村,組建了家庭,一同住在山上破舊的老房子裏。由於(yu) 山上條件差,加上需要照顧年邁的嶽母、身患慢性病的妻子,以及兩(liang) 個(ge) 正在上學的孩子,洛鬆新巴基本沒有什麽(me) 去外地打工的機會(hui) 。
好在洛鬆新巴對修建房屋、裝修屋子、搬運泥沙等活兒(er) 也很在行,於(yu) 是每到冬閑季節,他就在家附近打打零工掙錢補貼家用。
2015年,洛鬆新巴被精準識別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他報名參加了農(nong) 牧民駕駛培訓班並拿到了駕照。2017、2018年,通過精準扶貧優(you) 惠貸款政策,洛鬆新巴先後購入一輛四橋車和一輛商混車,並在村“兩(liang) 委”的幫助下,在村集體(ti) 經濟昌益商混站和三豐(feng) 砂石場跑運輸,2017年,洛鬆新巴家順利脫貧。“今年,買(mai) 車的貸款全部還清了,8月份還拿到了村集體(ti) 經濟分紅,每人有1700元呢!”洛鬆新巴開心地說。
現在,洛鬆新巴的妻子擁青卓嘎的慢性病也逐漸好轉,偶爾還能打打零工。兒(er) 子澤仁塔新今年畢業(ye) 後在昌都市經開區工作,女兒(er) 宗珠德西也考上了大學 ,一家人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作為(wei) 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明年我想帶著村裏的年輕人試著承包建築工程,幫助大家增收致富。”洛鬆新巴目光堅定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丹增犛牛養殖合作社:脫貧致富路子“牛”
自合作社成立以來,共帶動周邊17名貧困戶以及3名群眾就業,同時為村裏6戶精準扶貧戶20人每人每年年底分紅3700元。[詳細] -
西藏那曲市脫貧攻堅亮點掃描:凝心聚力抓攻堅 昂首闊步奔小康
受自然環境、思想觀念等因素影響,那曲農牧業生產技術落後,農牧業特色產業規模小,農畜產品附加值低。[詳細] -
西藏定日縣班久崗村村民強就的脫貧故事:勤勞鋪就幸福路
強就,定日縣班久崗村村民,現年32歲,全家共四口人。2016年,強就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