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村民的貼心人
見到曼尕的時候,這位憨厚、樸實的老書(shu) 記剛到果洛機場,一心想著盡快回村裏。“我要把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ge) 人榮譽帶回村裏,與(yu) 老百姓分享這份喜悅!”曼尕翻看著手機裏的照片,臉上洋溢著幸福。
50歲的曼尕自1990年8月擔任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紮陵湖鄉(xiang) 擦澤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至今已有29年。
擦澤村是紮陵湖畔一個(ge) 純牧業(ye) 村,共有102戶312人,每天天色漸亮,吃過早飯的村民們(men) 開始向村口匯合,打招呼聲、摩托喇叭聲響起,村口逐漸熱鬧起來,這便是擦澤村生態管護隊出發巡護草原前的場景。
曼尕用並不流利的普通話介紹說:“你看,自從(cong) 大家當上生態管護員,保護草場的積極性更高了,以前大家偶爾還因為(wei) 他們(men) 家的羊跑到自己家草場上吃草而拌嘴吵架,現在家家都自覺拆了網圍欄,大家見麵話也多了,關(guan) 係也比以往和睦,天天結伴去巡護草原,大家夥(huo) 兒(er) 都變成了‘一家人’。”
原來,曼尕依托全縣生態管護員覆蓋麵廣,群眾(zhong) 基礎好的有利條件和優(you) 勢,全麵推進“六位一體(ti) ”管理模式,並主動肩負起管護員教育、引導、培訓等各項工作,生態管護員帶動牧民群眾(zhong) 全民參與(yu) 環保行動,無形中凝聚了民心,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在黃河源頭“紮根”。而換來的,便是幸福的生活。
同樣,在基層黨(dang) 建、維護穩定、民族團結、精神文明、生態保護、精準扶貧工作中都有曼尕忙碌奔波的身影。
“做一名讓群眾(zhong) 信任的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沒有任何捷徑可以走,隻能一心為(wei) 民。”曼尕說。
曼尕始終將全村村民大大小小的事情放在心上,他的妻子侃吉是一位賢惠的藏族婦女,他知道丈夫身兼重任,總是一個(ge) 人承擔起這個(ge) 家,在照顧好三個(ge) 女兒(er) 的同時,還要照顧一位和她無任何血緣關(guan) 係、雙目失明的擦澤村村民措吉,從(cong) 未有過一句埋怨的話語。
說起這位雙目失明的村民措吉,她18歲時父母雙亡,無親(qin) 無故,無人照顧,曼尕見她雙目失明,無法獨自生活,就和妻子商量後就將她帶回了自己家。
30多年過去了,無論走到何處,他的家人將措吉當親(qin) 人一樣,三個(ge) 女兒(er) 更是如此,他們(men) 親(qin) 切地稱她為(wei) 姨娘,如今曼尕夫婦都已經年過50,照顧措吉的重任已交給了他的女兒(er) 。
牧民才仁說:“有曼尕書(shu) 記這樣的好人和他的家人,措吉的晚年生活一定是幸福的。”
在群眾(zhong) 的眼裏曼尕就是民族團結進步的典範,他的真心相待,牧民都能感受到,他們(men) 生活中出現困難也會(hui) 找曼尕求助。
這幾日,擦澤村村民索索忙得不可開交。“自從(cong) 當上了生態管護員,我每天都要巡護,每月能收入1800元工資。”索索樂(le) 嗬嗬地說。
因為(wei) 家裏人多地少,索索被識別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
為(wei) 拓寬牧民就業(ye) 增收渠道,在開始招生態管護的第一年,曼尕就把村民召集起來,鼓勵他們(men) 參加生態管護員。
索索就是其中之一,通過努力,2017年年初,索索拿到了帶有三江源國家公園標識的袖章、工作服和上崗證,有了新身份。
“對於(yu) 貧困戶來說,學一技之長,比給錢給物更重要。他們(men) 有了技術,才能讓脫貧有門路、致富有幹勁。”曼尕說。
像這樣的故事很多。驅使他這樣做的動力,是內(nei) 心樸實的理念——把老百姓的大事小事都當成自己的事。
曼尕還經常走帳入戶開展宣傳(chuan) 教育,向大家宣傳(chuan) 黨(dang) 的政策。在以前盲目攀比、鋪張浪費等現象屢見不鮮,但現在曼尕以生態環保為(wei) 抓手,有針對性地開展“團結致富、摒除陋習(xi) ”等教育活動,指導牧民理財算賬,給他們(men) 出點子致富。
憑借著政府的惠民政策和牧民群眾(zhong) 團結向上的熱情,曼尕積極發展致富產(chan) 業(ye) ,依托合作社,生產(chan) 酥油、曲拉、酸奶、藏式點心等,人均每年增收千餘(yu) 元。
如今,曼尕用自己的一顆心,將擦澤村民的心緊緊團結在了一起。
為(wei) 回顧改革開放40年偉(wei) 大成就,曼尕組織大家舉(ju) 辦了民間文化藝術活動和牧民體(ti) 育運動會(hui) ,極大地豐(feng) 富了牧民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了歡樂(le) 、祥和的氛圍。
曼尕說:“越是艱苦的環境我們(men) 越要發出民族團結的光芒,黨(dang) 把好政策一個(ge) 接一個(ge) 地給我們(men) ,讓我們(men) 過上好日子,因此我們(men) 更應該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團結起來謀幸福。”
在他的努力下,如今的擦澤村村民之間和睦、村與(yu) 村之間和諧,牧民住進了政府新建的安置房,日子越過越紅火。而民族團結的汩汩清泉在果洛大地流淌,派生出盎然生機和無限希望。
“什麽(me) 事情都不能拉下,都要幹好。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曼尕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米瑪:“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富”
嚴冬時節,寒風刺骨,但薩嘎縣旦嘎鄉旦嘎村村民的心裏卻是暖洋洋的。[詳細] -
記拉薩林周縣農業技術指導員紮西鄧珠:做搬遷群眾貼心人
目前,在相關單位的通力協作下,搬遷點群眾的飲水、糧食、學生接送、就業等民生問題已得到全部解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