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思路決定出路 實幹逐夢小康——拉薩市尼木縣脫貧攻堅工作亮點紛呈

發布時間:2021-01-08 10:50:00來源: 西藏日報

  “不拋棄每一戶貧困戶,不放棄每一個(ge) 貧困村,全麵小康路上一個(ge) 也不能少。”這是尼木縣委、縣政府多年來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態度。

  位於(yu) 拉薩市西大門的尼木,藏語意為(wei) “麥穗”,曆史文化厚重,是藏文和藏香文化創始人吞彌·桑布紮的故鄉(xiang) ,被稱為(wei) “藏文鼻祖之鄉(xiang) 、藏香文化之源”。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尼木縣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259戶5018人。尼木縣委、縣政府立足實際,實幹創新,主動作為(wei) ,團結帶領全縣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以強烈的政治責任、精準的思路舉(ju) 措和紮實的工作作風切實擔負起黨(dang) 和人民交給的曆史重任、新時代賦予的偉(wei) 大使命,全縣脫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2018年9月,尼木縣實現整體(ti) 脫貧摘帽。

  “現代尼木三步走”,謀篇布局統領全縣脫貧攻堅。“思路決(jue) 定出路”。針對尼木縣“自然條件較差、地理位置偏遠、資源稟賦不足”的“三差”實際,尼木縣委、縣政府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論證評估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科學謀劃了“現代尼木三步走”總體(ti) 布局和“四產(chan) 業(ye) 三園區”發展布局,對照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目標和當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各個(ge) 階段,將每一步細分為(wei) “三個(ge) 五”。

  尼木縣把全縣黨(dang) 員幹部作為(wei) 現階段可以挖掘的最大資源,致力打造“三支隊伍”“五支力量”、全力推進25項措施,凝聚起推動尼木各項事業(ye) 砥礪前行的磅礴力量。思路清,幹勁足,減貧成效更明顯。

  沒有產(chan) 業(ye) 支撐的脫貧不是真脫貧,產(chan) 業(ye) 帶動是鞏固脫貧成果、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重要支撐。

  麵對尼木縣扶貧產(chan) 業(ye) 基礎薄弱、長期無支柱性產(chan) 業(ye) 的窘境,尼木縣委、縣政府明確了重點發展“藏香、藏雞、有機農(nong) 業(ye) 、全域旅遊產(chan) 業(ye) ,推進尼木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拉薩經開區尼木產(chan) 業(ye) 園區和尼木尼弘元倉(cang) 經濟港物流園區建設”的“四產(chan) 業(ye) 三園區”發展布局。

  根據產(chan) 業(ye) 發展布局,按照“突出扶貧效果與(yu) 持續增收相結合、注重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經營體(ti) 係建設相結合、堅持集中打造和帶動全局相結合”的“三項原則”,尼木縣“十三五”時期計劃實施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39個(ge) ,總投資10.88億(yi) 元。其中30個(ge) 項目已建成並投入運營,9個(ge) 項目正在建設。

  積極帶領全縣上下主動爭(zheng) 取北京對口幫扶和上級黨(dang) 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堅持把培育產(chan) 業(ye) 作為(wei) 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把產(chan) 業(ye) 扶貧作為(wei) 穩定脫貧長期鞏固的基本之策,確定了實施“短平快”產(chan) 業(ye) 項目與(yu) 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相結合的產(chan) 業(ye) 扶貧指導思想。

  2020年以來,運營項目帶動992人就業(ye) (輻射帶動3440人),增收463.08萬(wan) 元,其中帶動建檔立卡戶738人就業(ye) 增收262.38萬(wan) 元;帶動8135人次投勞務工增收89.1萬(wan) 元;帶動543戶分紅增收113萬(wan) 元,其中帶動建檔立卡戶443戶分紅增收97.4萬(wan) 元。

  近年來,尼木縣各級政府一直認為(wei) “隻有思想落後的領導,沒有行動不積極的群眾(zhong) ”,於(yu) 是“自我造血”功能與(yu) “我要脫貧”意識不斷加強。

  幾年前帕古村出了名的“吉拉年布”(藏語意為(wei) 懶漢)巴桑尼瑪,雖然是一個(ge) 強壯的年輕小夥(huo) ,卻整日遊手好閑在茶館喝茶曬太陽,不僅(jin) 沒有在增收致富上想辦法,還經常向家裏伸手要錢。

  帕古村村黨(dang) 支部通過主動對其進行多次教育引導,幫助安排村裏有專(zhuan) 業(ye) 修車技術的阿旺益西對其進行鼓勵幫扶,談心交流,手把手傳(chuan) 授其修車技術。現在的巴桑尼瑪學會(hui) 掌握了修車技術,平日裏外出打工,利用打工賺的錢,還幫助家裏開了一間茶館,年收入達3萬(wan) 元以上。

  除此之外,由懂經營、善管理、會(hui) 理財的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實施“幫帶”,幫帶方式為(wei) :村民財務進行規劃和管理,引導督促村民平常不亂(luan) 揮霍和浪費,逐步使家裏有餘(yu) 錢,用於(yu) 改善生產(chan) 生活條件;因缺乏勞力導致貧困的群眾(zhong) 由家裏勞力富餘(yu) 、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實施“幫帶”,幫帶方式為(wei) :代購生產(chan) 生活用品、幫助勞動等,使每一位村民不因無勞力而在脫貧路上掉隊。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