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拉薩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質量高 成色足 底色亮

發布時間:2021-01-12 15:31:00來源: 西藏日報

  2020年是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拉薩市交出了喜人的“扶貧成績單”:全市貧困人口實現動態清零、貧困村(居)全部退出、貧困縣區全部摘帽,建檔立卡戶人均純收入達到13741.44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0%,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來越強。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拉薩市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創新推進以業(ye) 脫貧、以遷脫貧、以教脫貧、以補脫貧、以保脫貧、以助脫貧六項脫貧措施,並結合黨(dang) 建扶貧、誌智雙扶、社會(hui) 扶貧、金融扶貧等模式,完善了“6+N”攻堅體(ti) 係,形成富有特色的“拉薩扶貧經驗”,脫貧攻堅工作邁出堅實步伐、取得決(jue) 定性進展。

  風景優(you) 美、生活富裕、和諧安定,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一個(ge) 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拉薩正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的風采。

  政策落實到位 精準脫貧質量高

  “十三五”時期,拉薩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五個(ge) 一批”“六個(ge) 精準”,著力推進以業(ye) 、以遷、以教、以補、以保、以助六項脫貧措施,各項工作落實有力、成效明顯。

  曲水縣三有村是西藏首個(ge) 建成並實現搬遷入住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016年7月,搬遷而來的100餘(yu) 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遷居至此。如今,通過村裏的產(chan) 業(ye) 發展,不少人家實現了“以遷脫貧”,群眾(zhong) “有健康、有房屋、有產(chan) 業(ye) ”。

  “目前三有村已設立扶貧車間、三有超市、養(yang) 老驛站,建立了養(yang) 殖合作社,發展奶牛、玫瑰和枸杞等產(chan) 業(ye) ,‘兩(liang) 不愁三保障’問題全部解決(jue) 。”三有村第一書(shu) 記如吉說。

  產(chan) 業(ye) 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zhong) 就地就業(ye) 的長遠之計。“十三五”時期,拉薩市共實施產(chan) 業(ye) 項目485個(ge) ,通過產(chan) 業(ye) 項目入股分紅、吸納就業(ye) 等方式輻射帶動4.3萬(wan) 人增收,培育壯大了大昭聖泉、曲水淨土、尼木三絕等一大批扶貧產(chan) 業(ye) ,實現了鄉(xiang) 鄉(xiang) 有產(chan) 業(ye) 、村村有項目,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雛形已經形成。同時,拉薩市積極推進“企業(ye) +合作社+貧困戶”“企業(ye) +基地+貧困戶”的產(chan) 業(ye) 扶貧模式,200多家農(nong) 牧民合作社參與(yu) 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帶動近9000名貧困群眾(zhong) 實現增收。

  在脫貧攻堅中,拉薩市還積極探索扶貧開發與(yu) 生態建設的共贏機製,進一步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複力度,提高貧困人口參與(yu) 度和受益水平。“十三五”期間,拉薩市累計落實生態補償(chang) 崗位11萬(wan) 餘(yu) 個(ge) ,兌(dui) 現補助資金4.75億(yi) 元,農(nong) 牧區困難群眾(zhong) 年人均增收3500元,切實將“綠水青山”變成貧困群眾(zhong) 的“金山銀山”。

  完善幫扶機製 鞏固脫貧成色足

  “十三五”期間,拉薩市圍繞構建大扶貧格局,著力推進行業(ye) 、定點、對口援藏、社會(hui) 以及金融扶貧工作,凝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在尼木縣吞彌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一棟棟現代化溫室大棚在高原上拔地而起,大棚內(nei) 各類航天育種果蔬長勢喜人,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太空蔬菜”鼓起了尼木縣百姓的腰包,在北京援藏資金和技術支持下,自2019年運營以來,種植果蔬預計實現經濟收益40多萬(wan) 元,已兌(dui) 現98戶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勞務分紅12.62萬(wan) 元,最高分紅達到12700元。

  “太空蔬菜”是北京、江蘇對口支援拉薩的一個(ge) 縮影。“十三五”期間,北京、江蘇兩(liang) 省市充分發揮對口支援優(you) 勢,不斷深化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機製,援藏資金用於(yu) 民生和扶貧領域資金比例達80%以上,推廣運用“拉薩淨土”區域公共品牌17類商標,建成推廣藏香、藏雞、拉薩好水等6大類淨土健康產(chan) 業(ye) 標準化體(ti) 係,輻射帶動受援縣區貧困群眾(zhong) 脫貧增收。

  自2016年以來,拉薩市通過開展“百企幫百村”行動,紮實推進社會(hui) 扶貧。全市162家企業(ye) 采取公益捐款捐物、捐資助學、大病資助、產(chan) 業(ye) 扶貧、壯大集體(ti) 經濟、技能扶貧、就業(ye) 扶貧等方式參與(yu) 脫貧攻堅工作,累計投入1.04億(yi) 元,受益3.08萬(wan) 人。

  激發內(nei) 生動力 保障脫貧底色亮

  2020年3月,當雄縣牧民西熱次仁用積蓄和扶貧小額貸款開辦了“納木湖村扶貧便民汽車、摩托車修配店”。從(cong) 低收入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他用維修技術實現了人生的反轉,被評為(wei) 2018年拉薩市脫貧攻堅“奮進獎”。

  “我要告訴鄉(xiang) 親(qin) 們(men)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西熱次仁時常用自身的脫貧經曆告訴大家,“不勤勞是永遠無法脫貧的,脫貧一定要靠自己。”

  在拉薩,像西熱次仁一樣,脫貧後用自身經曆“現身說法”的農(nong) 牧民還有很多。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拉薩市就注重激發貧困群眾(zhong) 的內(nei) 生動力,突出“扶貧先扶誌、治貧先治愚”,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堅持典型引導、樹立標杆,在精神層麵鼓勵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脫貧”,教育引導貧困群眾(zhong) 依靠雙手實現脫貧增收。

  在脫貧攻堅中,讓貧困戶嚐到了甜頭,更有了加油幹、過“好日子”的奔頭,拉薩市堅持在改善民生的過程中讓群眾(zhong) 既富“口袋”又富“腦袋”,使群眾(zhong) 的思想觀念從(cong) “要我富”轉向“我要富”,引導群眾(zhong) 向上向善、激發內(nei) 生動力,實現增收致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