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村裏人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在西藏那曲市索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men) 通過勤勞的雙手,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並帶動周圍群眾(zhong) 共同致富,鋪就了一條屬於(yu) 他們(men) 自己的幸福路,他們(men) 就是嘎美鄉(xiang) 龍通達村的村民。
西培,曾經被當作是一個(ge) 遊手好閑、得過且過的人,一直依靠每年采挖蟲草所得來維持生計。自“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西培積極主動轉變思想,立誌要努力實現脫貧,“我還年輕,不能讓日子就這麽(me) 荒廢下去”。
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西培參加了各種農(nong) 牧民技能培訓,也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當他看到村民年複一年、一成不變地靠著采挖蟲草的收入過活的狀況,漸漸萌生了帶領大家一起致富的想法。於(yu) 是,如何讓全村走出困境、過上好日子,成為(wei) 了西培日思夜想的問題。
2017年,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在索縣全麵落實,龍通達村結合本地實際、抓住好時機,創辦磚廠合作社。麵對資金不足的問題,全村33戶村民,多則入股1萬(wan) 元,少則入股幾千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則以勞力入股——大家七拚八湊,湊足了25萬(wan) 餘(yu) 元資金。這樣,一個(ge) 以生產(chan) 空心磚為(wei) 主要產(chan) 業(ye) 的扶貧合作社就建立起來了。
在西培的帶領下,合作社本著“誠信為(wei) 本、質量優(you) 先”的理念,不斷適應市場變化,在學習(xi) 和實踐中不斷摸索,磚廠生意很快就走上了正軌。上門談生意的企業(ye) 和個(ge) 人也逐漸增多,不到一年時間,合作社實現淨收入10多萬(wan) 元。
2017年底,一場特殊的分紅儀(yi) 式在龍通達村村委會(hui) 進行,桌子上的一大摞現金格外顯眼。村民們(men) 在桌子前排著隊,一一領走屬於(yu) 自家的分紅金。這次分紅,全村33戶平均每戶分得3000元。
2018年初,嚐到甜頭的村民紛紛表示,合作創業(ye) 的辦法行得通,今後要加大投入,讓大家的腰包快速鼓起來。於(yu) 是,一個(ge) 包含扶貧超市、手工藝品加工、蔬菜大棚種植、糌粑加工、菜籽油加工、洗澡堂等產(chan) 業(ye) 項目的多種經營合作社組建了起來,村民們(men) 根據個(ge) 人意願,在不同的項目中投工投勞。
對於(yu) 這幾年龍通達村的變化,村民紮珠一家體(ti) 會(hui) 最深。紮珠一家是龍通達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有7口人,以前基本靠政府救濟度日。在西培的鼓勵下,紮珠參加了鄉(xiang) 裏組織的駕駛技能培訓,並順利拿到了駕駛證。
如今,紮珠不僅(jin) 入股合作社,還在扶貧超市裏擔任起貨運司機,收入穩定。“今後我會(hui) 靠自己的雙手繼續努力,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紮珠說。
“龍通達村合作社是我鄉(xiang) 運營最好、盈利最多的合作社之一。”提起龍通達村的發展成就,嘎美鄉(xiang) 副鄉(xiang) 長宋傑讚不絕口。談及以後的打算,西培說:“希望合作社的發展越來越好,讓村裏更多的人更好地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e) 增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為夢想插上翅膀——西藏全力推動高校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創業
截至2020年底,全區累計組織舉辦招聘會340餘場次,達成意向協議15500餘人,成功簽約4800餘人,高校畢業生市場化就業渠道更加廣闊。[詳細] -
拉薩市總工會2020年“金秋助學”助學金兌現儀式舉行
1月15日,拉薩市總工會2020年“金秋助學”助學金兌現儀式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