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係群眾 為民解憂——記拉薩尼木縣續邁鄉霍德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平措旦增
打開電腦,搜索拉薩市尼木縣續邁鄉(xiang) 霍德村,能了解到,這是尼木縣海拔最高的牧區之一。 2020年初,平措旦增和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men) 一起,作為(wei) “1+3”專(zhuan) 幹,無縫接任駐村工作隊職責,來到平均海拔4700多米的霍德村,平措旦增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
平措旦增告訴記者:“作為(wei) ‘1+3’村組織隊伍兼駐村工作隊隊長,首要的任務是跟群眾(zhong) 打成一片。”“要走近群眾(zhong) ,沒有別的秘訣,先走進群眾(zhong) 的家。”從(cong) 霍德村村委會(hui) 去村民紮西次仁家,要翻過兩(liang) 座山,62歲的獨居老人,已經習(xi) 慣了一個(ge) 人在山裏守著老房和綿羊。老房子年頭久了,雨季漏雨,冬季漏風,紮西次仁老人原本想著湊合過下去。駐村工作隊來到紮西次仁老人家做客沒多久,紮西次仁的老房子修繕工程就熱熱鬧鬧地開始了。趕在冬季到來之前,紮西次仁家完成了房頂、牆壁的翻修工程,還壘砌了新院牆,紮西次仁的家裏、心裏都暖和透了。
紮西次仁拉著記者的手說:“以前的房子,又漏雨,又有裂縫,但是房子修好了之後,冬天特別的暖和,非常感謝政府。”在駐村工作期間,平措旦增在了解每戶村民的家庭情況後,協調村“兩(liang) 委”班子,為(wei) 村裏兜底戶和建檔立卡戶的村民家申請了住房鞏固提升項目,紮西次仁就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
今年,對紮西次仁來說,脫貧攻堅“小確幸”,就是可以過個(ge) 暖冬了。
從(cong) 紮西次仁家往山下開車,約10分鍾,就到了白瑪旦增家。春節、藏曆新年快到了,白瑪旦增家早早地就開始大掃除,把家中的衣物、卡墊清洗一新。對於(yu) 他來說,今年脫貧攻堅的“小確幸”,就是家中新修的自來水房。
4930米,是白瑪旦增家的海拔高度。以前,每到冬季,白瑪旦增就要在家裏儲(chu) 備冰塊解凍,再等水慢慢沉澱澄淨。駐村工作開展後,村民們(men) “吃水難”這個(ge) 問題,成了平措旦增要給百姓解決(jue) 的頭等大事。
平措旦增告訴記者:“基礎設施這一塊是最重要的,我們(men) 駐村工作隊跟村‘兩(liang) 委’積極溝通,爭(zheng) 取了霍德村的引水工程項目,總投資200多萬(wan) 元,截至目前,受惠的群眾(zhong) 達到489人左右。”這項“脫貧攻堅統籌整合資金農(nong) 村飲水安全工程”,讓像白瑪旦增這樣的牧區邊遠散戶喝上了放心水。自家水龍頭裏流出的清澈自來水,甜到了白瑪旦增的心裏。“我們(men) 家也新修了房子和水房,生活越來越幸福,很感謝黨(dang) 和政府。”
脫貧攻堅的甜蜜“小確幸”,也給了白瑪旦增致富的信心。去年,白瑪旦增貸款買(mai) 了小裝載機,一年可以至少增收4萬(wan) 多元。他相信,脫貧隻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村民致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這個(ge) 物質基礎必須打牢打實。可是霍德村海拔高,地廣人稀,產(chan) 業(ye) 和村集體(ti) 項目一直是一個(ge) 空白。在考察了牧區經濟發展實際後,平措旦增決(jue) 定因地製宜,開辦綿羊養(yang) 殖場。
“村裏主要的問題是產(chan) 業(ye) 問題,我們(men) 跟村‘兩(liang) 委’溝通,廣泛爭(zheng) 取群眾(zhong) 意見建議,開展了綿羊養(yang) 殖這一項目。資金是強基惠民資金跟村集體(ti) 扶持惠民資金,來建設投資22萬(wan) 元的綿羊養(yang) 殖場。”平措旦增說。綿羊養(yang) 殖場剛投入經營,村裏就有十幾戶村民報名去場裏工作,放牧幾十年的村民嘎瑪曲久就是其中之一,這份綿羊養(yang) 殖的工作,也成了嘎瑪曲久引以為(wei) 豪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有了綿羊合作社,我們(men) 可以到這邊輪流上班,可以拿到分紅,家裏的收入也增加了,現在我們(men) 的日子越來越幸福。”嘎瑪曲久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綿羊養(yang) 殖場養(yang) 殖綿羊269隻,目前帶動了18戶,戶均增收1833.3元。在駐村的一年多時間裏,平措旦增和隊員們(men) 一起日夜駐紮在村裏,用腳步丈量民情,做好平凡點滴事,讓每一個(ge) 村民都感受到了脫貧攻堅的“小確幸”。了解村民困難訴求,逐個(ge) 解決(jue) 問題,不斷樹立村級黨(dang) 組織在群眾(zhong) 中的公信力,建強基層組織、維護社會(hui) 穩定、做好群眾(zhong) 工作、為(wei) 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紮實的基礎。
不隻是尼木縣霍德村,在拉薩的每個(ge) 鄉(xiang) 村,都有一個(ge) 像平措旦增這樣的“駐村工作隊隊長”,在駐村工作隊的努力下,脫貧攻堅的溫暖,延伸到了山村的每一個(ge) 角落,使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麵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澆灌出百姓們(men) 的“幸福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山南:群眾住上了“小康房”
近年來,在國家脫貧攻堅政策指引下,山南市邊境貧困群眾實現了“脫貧夢”,住上了“小康房”。[詳細] -
駐林芝工布江達縣各村工作隊:力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入冬以來,駐林芝工布江達縣各村工作隊高度重視村內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工作,把保障困難群眾溫暖過冬作為民生大事來抓,切實解決貧困群眾在當前生活中麵臨的困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