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幸福賬單”背後的“幸福秘笈”

發布時間:2021-01-20 10:12:00來源: 西藏日報

  2015年底,她拿出自家的所有積蓄,創建了卡若區日通鄉(xiang) 瓦列村“宗嘎秀然”奶牛養(yang) 殖合作社;

  2016年,合作社帶領當地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基地打工,年人均增收約17400餘(yu) 元;

  2017年,合作社月收入達6萬(wan) 餘(yu) 元,月純收入近3萬(wan) 元;

  2018年,合作社實現年收入46萬(wan) 元,其中盈利25萬(wan) 餘(yu) 元;

  2019年,合作社實現年收入58萬(wan) 元,帶領25戶社員人均收入比當地農(nong) 牧民人均收入高3%;

  2020年,合作社養(yang) 殖規模從(cong) 原來的200平方米擴大到1000餘(yu) 平方米,奶牛從(cong) 最初的30頭到現在的140頭……

  “和這份‘幸福賬單’相呼應的,還有村民們(men) 日益增長的‘幸福指數’。”西藏自治區政協委員、昌都市卡若區日通鄉(xiang) 瓦列村宗嘎秀然農(nong) 畜產(chan) 品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澤永拉姆說。

  問起這份“幸福賬單”背後的“幸福秘笈”,澤永拉姆告訴記者,唯有奮鬥,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捷徑。

  37歲,從(cong) 捧著“鐵飯碗”的教師到轉行創業(ye) ,對農(nong) 村出生的澤永拉姆來說,這既是挑戰更是冒險。

  崇尚農(nong) 耕文化的日通鄉(xiang) 瓦列村,村民大多靠耕地維持生活。澤永拉姆深知,想要真正帶動更多群眾(zhong) “富起來”,就必須創新思路,激發農(nong) 村各類要素的潛能和各類主體(ti) 的活力,不斷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注入新動能。在詳細了解村情並充分調研市場的基礎上,她決(jue) 定創辦奶牛養(yang) 殖合作社。

  為(wei) 了更好地創辦合作社,她參加畜牧獸(shou) 醫培訓,認真篩選合作社地址,2015年底,她拿出家裏的所有積蓄,創建了“宗嘎秀然”奶牛養(yang) 殖合作社,決(jue) 心打造屬於(yu) 昌都人民自己的酸奶。

  2016年,澤永拉姆獲得了政府和企業(ye) 在資金和設備上的扶持,“宗嘎秀然”奶牛養(yang) 殖合作社也被認定為(wei) “全國巾幗農(nong) 業(ye) 示範基地”。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不拚搏、不奮鬥,哪來我們(men) 今天的幸福生活。”澤永拉姆說,奮鬥著的人是幸福的,因為(wei) 他擁有無限的可能。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