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易地扶貧搬遷搬出新生活——拉薩市柳梧新區康樂安居扶貧搬遷安置點見聞

發布時間:2021-01-22 16:47:00來源: 拉薩日報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搬遷項目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了“一方水土養(yang) 不活一方人”的問題,讓深度貧困群眾(zhong) 脫離了窮山窩,生活有了新的盼頭。位於(yu) 西藏拉薩市柳梧新區的康樂(le) 安居點是曲水縣和昌都“三岩”片區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的集中安置點。近日,記者來到該安置點,實地了解搬遷群眾(zhong) 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情況。

  柳梧新區康樂(le) 安居扶貧搬遷安置點分為(wei) 南林禦景、領逸昌樂(le) 苑兩(liang) 個(ge) 小區,這裏有從(cong) 曲水縣各鄉(xiang) (鎮)、昌都“三岩”片區搬遷而來的貧困戶,一共334戶1211人。

  今年65歲的阿鬆來自昌都貢覺縣敏都鄉(xiang) 麥巴村,半農(nong) 半牧的他是在2018年搬遷入住康樂(le) 小區的。見到記者前來,老人十分熱情,他向記者說著搬到新家後的感受:“這裏有平坦寬敞的馬路、明亮舒適的住宅,醫院也在家門口,就醫很方便。現在的生活,非常幸福。”阿鬆說。

  搬遷不僅(jin) 是地理位置上的遷移,還是生產(chan) 生活方式的重建。在“搬得出”的基礎上,康樂(le) 小區居委會(hui) 還切實加大對搬遷群眾(zhong) 的後續扶持力度,幫助群眾(zhong) 拓寬就業(ye) 渠道,在社區內(nei) 給文化程度低、高齡求職等特殊群體(ti) 提供保潔員、廚師、司機、公廁看管員等崗位,讓搬遷群眾(zhong) 就近就便就業(ye) ,在家門口創收,解決(jue) 了生計又能照顧家庭。同時,努力引導搬遷群眾(zhong) 自主創業(ye) ,確保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走進位於(yu) 察古大道的嘎瑪米珠茶館,記者看到,曲尼正在廚房內(nei) 忙活著,她今年46歲,幾年前的她在拉薩打零工、租房子住,沒有穩定收入。2018年4月,得益於(yu) 易地扶貧搬遷的好政策,曲尼一家從(cong) 曲水縣達嘎鄉(xiang) 色達村搬遷入住了康樂(le) 小區,通過居委會(hui) 的引導和自身的努力,她大膽創業(ye) 開起了茶館,現在月收入能達到4000多元,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

  曲尼告訴記者:“我們(men) 一家是在2018年4月搬遷入住康樂(le) 小區的。當時,我在康樂(le) 小區居委會(hui) 食堂幹了一陣子,學了一些廚藝,後來就自己開了一家茶館。政府還給我們(men) 安排了住房,我愛人在開貨車賺錢,孩子畢業(ye) 後也順利就業(ye) ,現在衣食住行各方麵都不用太擔心。非常感謝黨(dang) 和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men) 過上了幸福生活。”談起目前的生活現狀,曲尼臉上洋溢出了滿意和幸福的笑容。

  據悉,康樂(le) 小區居委會(hui) 對搬遷群眾(zhong) 的管理服務是全方位、長期性的。為(wei) 防止建檔立卡搬遷戶返貧,讓群眾(zhong) 感受到政策帶來的實惠,居委會(hui) 用幫助群眾(zhong) 實現就業(ye) 、村集體(ti) 經濟產(chan) 業(ye) 分紅等方式,從(cong) 各方麵幫助他們(men) 增收致富,融入城市生活。康樂(le) 小區居委會(hui) 委員旺堆說:“為(wei) 了發展村集體(ti) 經濟,我們(men) 居委會(hui) 開辦了合作社,今年收益260萬(wan) 元,淨收入177萬(wan) 元,我們(men) 計劃給群眾(zhong) 分紅。下一步工作中,我們(men) 將繼續努力壯大村集體(ti) 經濟產(chan) 業(ye) ,爭(zheng) 取為(wei) 搬遷群眾(zhong) 謀取更多的福利。同時,我們(men) 會(hui) 繼續堅持安居與(yu) 樂(le) 業(ye) 並重,搬遷與(yu) 脫貧並進,通過抓服務、重思想,抓培訓、重產(chan) 業(ye) ,確保搬遷群眾(zhong)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住得舒心、過得順心。”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