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5年成“扶貧好手”——多吉然丁的駐村故事
8年時間,3次“出馬”,5年駐守在西藏偏遠農(nong) 牧區,多吉然丁的人生和貧困地區群眾(zhong) 建立了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群眾(zhong) 們(men) 都認可他。
2012年10月,多吉然丁被派往西藏昌都市邊壩縣自內(nei) 村駐村。因為(wei) 不通公路,要進村就得翻5座山。180公裏路,騎摩托車要花5個(ge) 小時。這段艱難的路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到村裏,多吉然丁就明確了第一個(ge) 工作任務,要幫村裏修一條摩托車能順利通行的路。於(yu) 是,他將昌都市氣象局給的10萬(wan) 元扶貧資金除了救濟貧困群眾(zhong) 的部分,將剩餘(yu) 的部分都用在了修路上。
路修通了,多吉然丁開始召開支部會(hui) ,走村入戶做思想工作,想方設法轉變村民的觀念,讓群眾(zhong) 主動走出去打工掙錢。“雖然當時每天的工錢隻有80多元,但和勞動力閑置產(chan) 生的浪費相比,村民外出務工的收入還是提高了不少,掙到了錢,生活得到了改善,嚐到了甜頭,老百姓的觀念很快就轉變了。”多吉然丁說。
2017年,多吉然丁又到昌都市江達縣生達鄉(xiang) 駐村,這裏屬於(yu) 牧區,牧民居住得很分散。多吉然丁聯係的村有6個(ge) 自然村,其中有3個(ge) 村沒有通訊信號,為(wei) 服務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困難,也給村民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於(yu) 是,多吉然丁和當地電信部門聯係,在村裏建了一個(ge) 基站,解決(jue) 了當地村民的通訊問題。同時,在建設的過程中,村民靠務工也掙了不少收入。
多吉然丁說:“因為(wei) 給老百姓辦了好事實事,關(guan) 心他們(men) 的冷暖,他們(men) 就會(hui) 信任你,信任是做好駐村扶貧工作的基礎,有了這個(ge) 基礎,化解矛盾、布置任務、調查了解等工作,就能夠非常順暢地開展。”
2018年,多吉然丁第3次參加駐村扶貧工作,被派往昌都市左貢縣紮玉鎮米巴村,擔任該村的第一書(shu) 記,這一次駐村,他連續進行了3年。
米巴村地處險峻的山區,但海拔較低,日照充分,又處於(yu) 怒江邊上,水汽充沛。多吉然丁和村“兩(liang) 委”達成共識——發展林業(ye) 和畜牧業(ye) 。
多吉然丁和昌都市林業(ye) 公司聯係,得到100株桃樹苗、100株核桃樹苗、300株蘋果樹苗。多吉然丁按照精準貧困戶、一般貧困戶等不同的標準公平合理地將這些樹苗發到了老百姓手中。可喜的是,這些樹苗2019年開始掛果,成為(wei) 老百姓新的經濟來源。隨後,多吉然丁又通過申報項目,爭(zheng) 取到98萬(wan) 餘(yu) 元,開展藏香豬養(yang) 殖和苗木種植,讓當地老百姓得到實惠。 2020年,多吉然丁和其他駐村隊員共同申請到一個(ge) 蜂蜜加工項目,解決(jue) 了當地蜂蜜品質好,但不成規模的問題。該項目投入資金50萬(wan) 元在當地建立了蜂蜜加工廠,直接和市場對接,為(wei) 蜂蜜的加工、存貯、運輸提供了保障,成為(wei) 當地百姓增收的又一個(ge) 來源。
總結自己5年的駐村經曆,多吉然丁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信任”兩(liang) 個(ge) 字,這是駐村扶貧工作的基礎,“信任源於(yu) 你對老百姓切實的幫助和關(guan) 懷,要走到群眾(zhong) 中去,讓百姓得到實惠、增加收入,讓他們(men) 從(cong) 心底感受到黨(dang) 的溫暖和關(guan) 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日喀則崗巴縣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掠影
每逢周一或重大節慶日,崗巴縣直克鄉索白村都會有100多場升國旗儀式。[詳細] -
米瑪:寫滿幸福的好日子
如今的生活充滿幸福,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新時代精準扶貧的好政策,感謝幫扶責任人,我相信將來的日子還會越過越好。[詳細] -
西藏那曲聶榮縣扶貧辦主任高世忠:讓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個地區、一個家庭的貧困,必然有其形成的長期原因,除了曆史、區域等客觀原因外,還有主觀上的原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