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僜人奮鬥記:從原始部落跨越到現代生活

發布時間:2021-02-01 10:3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位於(yu) 西藏察隅縣察隅河穀中的嘎腰村海拔約2000米,遠處的雪山、水稻梯田,近處的房舍、芭蕉以及全村300多位充滿地域風情的僜人,共同組成了一幅美麗(li) 的畫麵,如同一處“世外桃源”。

圖為(wei) 1月29日,航拍京都村。<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chinanews.com/'><p  align=
圖為(wei) 1月29日,航拍京都村。 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1月30日,57歲的苦梅夏神態自若,身著僜人服飾、腰間別著裝飾的長刀,不時點上一支香煙,向中新社記者介紹村裏及自家情況。“過去僜人真窮,沒想到才幾十年時間,我們(men) 能從(cong) 原始部落狀態跨入現代。”他感慨道。

  嘎腰村年長的老人回憶,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前,僜人零散分布在周邊的察隅河穀、獨來河穀及隔都河穀。1950年8月,察隅、墨脫一帶發生中國有記載以來最大的一次8.6級地震,房屋悉數被毀,多數僜人重新聚集定居在察隅地區的上察隅、下察隅兩(liang) 地。

1月30日,嘎腰村,僜人苦梅夏自家的兩(liang) 層樓房。<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chinanews.com/'><p  align=
1月30日,嘎腰村,僜人苦梅夏自家的兩(liang) 層樓房。 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雖然地處中國最偏遠的西南邊陲,記者走訪發現,如今,嘎腰村以及周邊的布巴村、京都村等所有村落,均實現了通水泥路或柏油路,自來水、大網電以及4G信號全覆蓋。

  目前,嘎腰村的村民們(men) 忙著準備年貨,迎接春節。“我們(men) 的年俗和內(nei) 地接近,在外工作、打工的僜人也要在春節時回到家裏團聚。”苦梅夏介紹,自家的兩(liang) 層樓房於(yu) 2018年花費30餘(yu) 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修建,政府補貼了12萬(wan) 元。

  “擺脫貧困後的僜人非常重視教育,村裏現在有在讀學生80人,其中大學生有20位。”他說,這在以前不敢想象。

1月30日,僜人苦梅夏與(yu) 女兒(er) 在家中自拍。<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chinanews.com/'><p  align=
1月30日,僜人苦梅夏與(yu) 女兒(er) 在家中自拍。 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苦梅夏兒(er) 孫滿堂,有5位兒(er) 女、7個(ge) 孫輩。值得一提的是,三位女婿中,既有僜人,也有漢族和藏族。苦梅夏的二女兒(er) 肖麗(li) 央介紹,她的丈夫是一位林芝朗縣的藏族,二人在工作中相識,隨後相愛走到了一起。

  嘎腰村峽穀對麵的京都村也是一個(ge) 僜人聚居村,規模稍小,有110餘(yu) 人。京都村委會(hui) 主任阿胖介紹,察隅氣候宜人、物產(chan) 豐(feng) 富,以前雖然不餓肚子,但村民們(men) 的精神麵貌較差,“在京都村不時可以看到醉酒、躺在路邊的村民”。

1月29日,京都村村民在柑橘園中采摘柑橘。<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chinanews.com/'><p  align=
1月29日,京都村村民在柑橘園中采摘柑橘。 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2016年是中國脫貧攻堅首戰之年,“上級部門和駐村幹部開始大力幫助我們(men) ,讓村裏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和幹部帶頭戒酒、改陋習(xi) 。”阿胖說,當時他們(men) 示範性地在村裏進行養(yang) 雞、養(yang) 豬等工作,拓寬收入渠道。

  此後,村民們(men) 主動加入學習(xi) 種植獼猴桃、柑橘等技術行列,並開始發展庭院經濟,運營裝載機、貨車等。

1月29日,京都村委會(hui) 主任阿胖正在展示該村種植的獼猴桃。<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chinanews.com/'><p  align=
1月29日,京都村委會(hui) 主任阿胖正在展示該村種植的獼猴桃。 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記者在京都村看到,數百畝(mu) 獼猴桃和柑橘園將村子環繞。阿胖認為(wei) ,京都村的改變,得益於(yu) “國家幫忙、黨(dang) 員帶頭、村民努力”。

  年輕一代走出過大山的僜人也正為(wei) 察隅帶來改變,京都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廖澤路計劃利用察隅地區的氣候及景觀優(you) 勢、民族特色等吸引遊客、發展旅遊業(ye) 。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