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青海門源脫貧戶孔繁福:“自己努力才能不拖後腿”

發布時間:2021-02-07 08:57:00來源: 中新網

  臨(lin) 近年關(guan) ,記者來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縣仙米鄉(xiang) 橋灘村,在第一書(shu) 記鮑三珠才旦的帶領下走進一家庭院。

  院內(nei) 幹淨利落,農(nong) 器具整齊擺放。男主人正在收拾柴火,妻子正在擦洗衣櫃。看到我們(men) ,便熱情地迎入家中。鮑三珠才旦開玩笑道:“看這架勢年貨都準備好了啊。”

  聽到這番話,老兩(liang) 口不由地笑了起來:“馬上就是小年了,這幾天把院子收拾收拾,灶王爺送走就要掃房子、炸饃饃了,準備過年。”


圖為(wei) 孔繁福正在喂牛。 李雋 攝

  老兩(liang) 口是孔繁福和妻子周有竹,兒(er) 子因肢體(ti) 殘疾,無法從(cong) 事重體(ti) 力勞動。早些年,孔繁福因患胃癌,在省城的醫院接受了手術並定期進行化療,為(wei) 了治病,這個(ge) 家都被掏空了,而且債(zhai) 台高築。

  2015年,孔繁福家被評定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到一係列扶貧政策,通過幾年不懈努力,養(yang) 殖業(ye) 得到了發展,家庭收入逐年提高,改變了貧困麵貌。

  “他們(men) 家和全村42戶貧困戶一樣順利實現脫貧,而且他被村上評為(wei) 脫貧光榮戶,現在這一家子奔小康的勁頭足著哩。”鮑三珠才旦介紹說。

圖為(wei) 孔繁福夫妻正在收拾牛圈。 李雋 攝
圖為(wei) 孔繁福夫妻正在收拾牛圈。 李雋 攝

  坐在寬敞明亮的堂屋裏,憨厚老實的孔繁福說起了這些年的變化:“那時候家裏三個(ge) 人身體(ti) 都不好,一年收入還不到7000元,日子過得緊巴緊。2015年我查出胃癌,做手術、化療,背上了一身債(zhai) ,那時候感覺日子要過不下去了。”

  周有竹接過丈夫的話茬:“後來精準扶貧的好政策把我們(men) 家評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鄉(xiang) 上和村上的幹部們(men) 三天兩(liang) 頭來家裏,教我們(men) 養(yang) 牛,給娃娃找工作,想辦法幫我們(men) 度過難關(guan) 。現在他的病情好轉,兒(er) 子當起了護林員,我在家裏養(yang) 牛也有收入,日子總算有盼頭了。”說話間,周有竹不時用手抹著眼角的淚花。

  孔繁福為(wei) 人勤勞實在,他總是對幫扶他們(men) 的幹部說:“成為(wei) 貧困戶並不是一件光榮的事,現在政策這麽(me) 好,我們(men) 普通群眾(zhong) 更應該自力更生,不能在家坐享其成,你們(men) 盡力幫我們(men) ,我們(men) 自己更要爭(zheng) 口氣,幹啥都不能拖後腿。”因此,孔繁福在脫貧的道路上,始終沒有停下努力的腳步。

  如今的通孔繁福一家過產(chan) 業(ye) 發展的扶持,以及自身的努力,在之前養(yang) 殖的基礎上,養(yang) 殖技術得到明顯提升,目前他家有5頭牛、3頭豬,妻子在閑暇之餘(yu) 操持起了飼養(yang) 員的差事,加上兒(er) 子做林業(ye) 管護員的工資,家庭年收入已達5萬(wan) 餘(yu) 元,將貧困戶的“帽子”遠遠甩在了身後。

  仙米鄉(xiang) 副鄉(xiang) 長孔慶存向記者介紹,但凡村裏召開會(hui) 議,孔繁福一直都積極參加,因此他對相關(guan) 扶貧政策了解掌握的也比較多,幾年的積累學到了維護自身權益的知識,增強了就業(ye) 的本領。而且,在村幹部組織貧困戶參與(yu) 集體(ti) 無償(chang) 勞動時,他也總是積極參加,帶頭幹起來。

  “他現在是村裏的積極分子,鄰居哪家有急事難事,他總是熱心給予幫助。在一心想致富的路上,他始終懂得感恩,為(wei) 我們(men) 鄉(xiang) 脫貧致富的路上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孔慶存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