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甘南全域旅遊“點亮”牧民脫貧路

發布時間:2021-02-07 09:57:00來源: 新華網

  立春剛過,尕秀村迎來明媚天氣。

  從(cong) 遠處眺望,天空一片澄碧,一排排藏式院落整齊排列,炊煙嫋嫋。村民拉毛加和妻子坐在家中,圍在暖烘烘的火爐旁,忙著拌糌粑。

  一陣風吹過,院子裏的秋千輕輕搖曳,仿佛在捕捉春的氣息。

  “草原上的春天總是來得遲,但我們(men) 不像以前那樣害怕寒冷了。”拉毛加說。圍著火爐,他回憶起以前的生活。

  59歲的牧民拉毛加居住的尕秀村,位於(yu)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鎮。過去,這裏是一片荒地,雜草叢(cong) 生。

  拉毛加一家人居無定所,白天放牛,晚上紮帳篷過夜。冬季是他最害怕的季節:“草原上的風無孔不入,一家人縮在帳篷裏,都不敢出去。”

  2005年,碌曲縣在尕秀村建造了第一個(ge) 遊牧民定居點,配套了水、電、道路等公共設施。包括拉毛加在內(nei) 的很多牧民,搬到了尕秀村,每家還分到了一畝(mu) 宅基地。

  住慣了帳篷的一家人,搬進磚瓦房之初還是保留著老習(xi) 慣:妻子將生火取暖用的牛糞貼在院牆上;院內(nei) 院外堆放著各種雜物,鍋碗瓢盆到處亂(luan) 扔。

  甘南州風光秀美,民俗風情別具一格。然而,多年來,當地人過度放牧,不注意環境保護,讓這片秀麗(li) 山水蒙了一層“灰”。

  2015年,甘南州發起了全域無垃圾專(zhuan) 項治理活動,將環境整治的觸角延伸到老百姓的爐台、灶台,以此為(wei) 突破口,提升生活標準,轉變發展方式。

  在此基礎上,甘南州還啟動了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一批農(nong) 牧村成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的明星村。

  當地政府以農(nong) 牧戶自籌3萬(wan) 元、政府補貼2萬(wan) 元為(wei) 基準,幫助當地牧民改造提升牧家樂(le) 。為(wei) 了幫助牧民提升經營模式和服務水平,相關(guan) 部門還引進龍頭企業(ye) ,為(wei) 牧民提供免費培訓,推動企業(ye) 和牧家樂(le) 開展餐飲、民宿等各方麵合作,激發企業(ye) 的帶貧作用。

  作為(wei) 第一批生態文明小康村,尕秀村對全村進行了景區化提升改造,發展全域旅遊。在突出民俗特色、注重保持原生態鄉(xiang) 村風貌的基礎上,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大力改善人居環境。

  一時間,尕秀村成了旅遊熱門地。看著熙熙攘攘的遊客,拉毛加打起了“轉行”的主意。

  2017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他開了一家牧家樂(le) 。

  剛開張的一段時間,拉毛加的生意並不如意:他和妻子使出渾身解數,推出拿手的藏餐,但遊客因吃不慣、並不買(mai) 賬;他將幾間客房打掃得一塵不染,可遊客一進屋,發現沒有淋浴間和無線網絡,轉身就走。

  拉毛加意識到,自己的“轉行”還差點火候。得知縣上組織多項針對牧家樂(le) 的培訓,他動員全家人踴躍報名。“廚藝、經營管理什麽(me) 都學,確實學到不少東(dong) 西。”他說。

  為(wei) 了讓遊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拉毛加研究改良飲食口味,還給每間客房裝了獨立衛浴、電視和無線網絡。同時,他策劃的品嚐酥油茶、遊客動手拌糌粑等民俗體(ti) 驗活動深受遊客喜愛。妻子做的犛牛幹、酸奶和酥油也成了暢銷品。

  “住在這裏,既能體(ti) 驗當地民俗,現代化設施也一應俱全,十分方便。”來自浙江杭州的遊客王羅英說,此次旅行讓她驚喜連連。

  2019年,尕秀村順利申報成功國家4A級景區,成為(wei) 甘肅省第一個(ge) 村級4A級旅遊景區,吸引越來越多遊客前來體(ti) 驗獨特的藏式民俗風情。

  數據顯示,2020年,尕秀村全年共接待遊客69萬(wan) 人次,全村旅遊從(cong) 業(ye) 人員400多人,全村綜合性收入超過400萬(wan) 元。

  “以前滿腦子都是牛羊,現在眼界寬了,每天都在琢磨怎樣把牧家樂(le) 發展好,怎樣吸引更多遊客。”拉毛加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