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群眾安居樂業幸福夢——記西藏阿裏改則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圓夢新居”
“圓夢新居”的婦女們(men) 在學習(xi) 編織毛毯。記者 達珍 溫凱 攝
圖為(wei) 改則縣“圓夢新居”安置點航拍圖。記者 達珍 溫凱 攝
記者來到西藏阿裏地區改則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圓夢新居”,隻見一幢幢整齊劃一的嶄新樓房在藍天白雲(yun) 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漂亮。
這裏,共安置了搬遷戶44戶199人。居住在這裏的居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改變了命運,真正實現了搬遷群眾(zhong) “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ye) 、能致富”的目標。
擰動鑰匙,推開房門,敞亮的客廳映入眼簾。來到搬遷戶多瓊的新家,客廳寬敞明亮,彩電、冰箱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多瓊一邊熱情地招呼我們(men) ,一邊忙著打酥油茶招待我們(men) ,並愉快地和我們(men) 聊了起來,“住上好房子,也就等於(yu) 過上好日子,信心足了,幹活更加起勁了,日子也越過越好了。”說起搬遷後的新變化,多瓊感慨萬(wan) 千。
多瓊,2016年從(cong) 察布鄉(xiang) 察布村一間土坯房搬進改則縣城“圓夢新居”寬敞明亮的新房子。從(cong) 前,在牧區過著逐水草而居,靠天養(yang) 畜的日子,家裏年收入不到2000元。如今,多瓊夫婦有了穩定的工作,家庭年收入從(cong) 過去的幾千元提高到了幾萬(wan) 元,三個(ge) 兒(er) 女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一家的日子在黨(dang) 的領導下變得越來越幸福。
“黨(dang) 的政策好,不僅(jin) 給我們(men) 分了新房子,還興(xing) 辦產(chan) 業(ye) ,讓我們(men) 不用出遠門打工,在家門口就能就業(ye) ,生計不愁了。”多瓊滿足地說。
近年來,“圓夢新居”居委會(hui) 因地製宜、因戶施策,自主發展了3個(ge) 小型產(chan) 業(ye) 、2個(ge) 配套產(chan) 業(ye) 、1個(ge) 犛牛養(yang) 殖基地等適合居委會(hui) 的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確保搬遷戶“有事幹”,從(cong) 而讓他們(men) “錢袋子”鼓起來。截至目前,居民穩定就業(ye) 人數30餘(yu) 人,年人均收入1萬(wan) 餘(yu) 元。
像多瓊一樣,住在“圓夢新居”的居民,最開心的不僅(jin) 僅(jin) 是搬入了新家實現了安居夢,而且還在家門口找到了賺錢的工作。
“圓夢新居”居委會(hui) 經調查發現,部分婦女因為(wei) 在家照看孩子,無收入來源。居委會(hui) 第一書(shu) 記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商量後,通過網上教學視頻,學習(xi) 了手工毛線編織手藝,並手把手教婦女們(men) 編織簡易的毛毯和沙發坐墊。目前,“圓夢新居”十餘(yu) 名婦女學會(hui) 了編織毛毯等手藝,將編織成品,依托居委會(hui) 開辦的合作社商店或居委會(hui) 工作人員跑單等方式進行銷售,努力實現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能在家門口增收致富。
“易地扶貧搬遷,絕不是一搬了之。能逐步致富是搬得出的動力,也是穩得住的依托。”“圓夢新居”居委會(hui) 第一書(shu) 記德吉康珠告訴記者。
如今,改則縣在黨(dang) 的脫貧攻堅好政策的貫徹落實下,瞄準美好生活目標,真抓實幹,讓群眾(zhong) 對新時代美好生活充滿著無限的憧憬,托起了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的幸福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興水利 惠民生 促發展——西藏阿裏地區“十三五”水利發展成就綜述
久美次仁的願望在2018年實現了,隨著阿崗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開展,同步完成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家家戶戶足不出戶就能用上自來水。[詳細] -
真幹!20多萬人次駐村為西藏脫貧獻策出力
西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呂葉輝說,駐村幹部架起了黨和群眾“連心橋”,成為帶領農牧民脫貧致富的“領頭羊”。[詳細] -
能源扶貧入戶: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照亮幸福新生活
“光伏扶貧政策真是好,‘藍板板’成了‘金罐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