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日喀則市全麵構建穩定脫貧 防止返貧長效機製

發布時間:2021-03-04 10:25:00來源: 西藏日報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如何有效鞏固夯實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和脫貧攻堅成果,助力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征程開好局、起好步?西藏日喀則市把全麵構建穩定脫貧、防止返貧長效機製作為(wei) 重中之重,增強農(nong) 牧區發展後勁,實現從(cong) 消除絕對貧困向緩解相對貧困的轉變。

  2020年,日喀則全市上下毫不鬆懈地抓緊抓實抓牢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工作,切實做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專(zhuan) 合組織規範提升、精準控輟保學、農(nong) 村飲水安全、農(nong) 村危房改造、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精準轉移就業(ye) 、基層組織建設等鞏固提升工作,做到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始終為(wei) 零,脫貧群眾(zhong) 收入進一步增長。

  下一步,日喀則市將堅持以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為(wei) 指引,堅決(jue)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扶貧工作和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繼續堅持“四個(ge) 不摘”工作要求,全麵構建穩定脫貧、防止返貧長效機製,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有效銜接、協調推進,持續完善農(nong) 村基礎設施條件,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增強農(nong) 牧區發展後勁,實現從(cong) 消除絕對貧困向緩解相對貧困的轉變。

  強化監測預警幫扶。加強對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的日常監測、跟蹤評估,落實好國家、自治區後續扶持政策,確保有返貧致貧風險的群眾(zhong) 通過產(chan) 業(ye) 幫扶、就業(ye) 幫扶、教育保障、醫療保障、住房保障、飲水保障、綜合保障、社會(hui) 扶貧、防貧保險、救助資金(基金)、誌智雙扶等有效措施,得到精準幫扶。

  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盯緊人口稀少、邊境偏遠、生態脆弱、極高海拔等欠發達地區,充分發揮行業(ye) 部門主導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補齊水利、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短板,提升教育、醫療、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讓農(nong) 村地區及低收入人口更加均衡地享受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果。

  提升產(chan) 業(ye) 扶貧質效。立足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基礎和市場需求,進一步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完善產(chan) 業(ye) 體(ti) 係、提高產(chan) 業(ye) 效益,鼓勵脫貧戶、邊緣戶通過土地流轉、聯耕聯種、股份合作、訂單生產(chan) 、生產(chan) 托管、勞務協作等方式參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提高群眾(zhong) 對扶貧產(chan) 業(ye) 的參與(yu) 度,扶貧產(chan) 業(ye) 對群眾(zhong) 的帶動效益。

  拓展群眾(zhong) 就業(ye) 渠道。統籌各類社會(hui) 資源,深化“保姆式”勞務輸出服務體(ti) 係建設,結合湘河水利、藏中電網、拉日高速、邊境小康村“四條精品勞務輸出帶”,依托各類企業(ye) 、種植養(yang) 殖基地、建築工地、專(zhuan) 合組織、扶貧車間、勞務派遣機構等,廣泛開展“以工代訓”,持續擴大轉移就業(ye) ,不斷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專(zhuan) 業(ye) 化水平和就業(ye) 質量。

  激發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繼續深入開展“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積極開辦“農(nong) 牧民夜校”,固化農(nong) 牧民運動會(hui) 、珠峰扶貧產(chan) 業(ye) 大賽、“勤勞致富人家”評比、“五比”競賽等群眾(zhong) 性活動和勤勞致富“以獎代補”工作成果,引導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同時,日喀則市還將繼續通過定點扶貧、“百企幫百村”、“4321”幹部結對幫扶、消費扶貧行動、基層黨(dang) 建引領等方式,多措並舉(ju) ,堅決(jue) 鞏固好脫貧成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