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格桑卓嘎:讓“口袋”“腦袋”共同富裕
走進拉薩市城關(guan) 區納金街道塔瑪村,一幢幢帶獨院的藏式小樓房鱗次櫛比,整個(ge) 小區基礎配套設施完善,環境整潔宜居,很難想象這裏以前曾是遠近聞名的“荒涼窮村”。
“受益於(yu) 黨(dang) 的各項惠民政策,去年,我們(men) 村集體(ti) 經濟收入達5100萬(wan) 元,農(nong) 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萬(wan) 元。如今,隨著物質水平的顯著提升,滿足好村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需求,成為(wei) 我們(men) 村委會(hui) 不可忽視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拉薩市城關(guan) 區納金街道塔瑪村黨(dang) 委第一書(shu) 記格桑卓嘎介紹。
看著塔瑪村在城市化腳步下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讓群眾(zhong) “口袋”和“腦袋”共同富裕,是格桑卓嘎這位基層工作老手的新任務。
“群眾(zhong) 經濟上翻了身,精神上也得翻身。”格桑卓嘎說,為(wei) 滿足群眾(zhong) 的基本文化需求、摒棄封建迷信的陋習(xi) ,塔瑪村充分利用村級文化活動場所、“農(nong) 家書(shu) 屋”等平台,積極組建群眾(zhong) 文藝團體(ti) ,在重要節點唱響主旋律、傳(chuan) 播正能量。同時,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群眾(zhong) 文化活動,讓群眾(zhong) 閑有所樂(le) 的同時,在文化生活中樹立文明新風,凝聚熱愛生活、幹事創業(ye) 的精氣神。
“在群眾(zhong) 文化活動中,思想政治引領必須是‘主調’!”格桑卓嘎說,多年來,塔瑪村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始終貫穿各類文化活動,特別是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作為(wei) 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在全村上下營造了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的主流思想氛圍。
“塔瑪村原名‘衝(chong) 拉村’,後來村民集體(ti) 要求更名為(wei) ‘塔瑪村’,‘塔瑪’藏語意為(wei) ‘紅旗’,寓意心向北京跟黨(dang) 走,代表了我們(men) 感懷黨(dang) 恩、心念祖國的心聲。”格桑卓嘎說,“村名寓意著群眾(zhong) 堅定不移的價(jia) 值追求和立場,今後我們(men) 要不斷豐(feng) 富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保證愛黨(dang) 愛國的紅色情懷永唱不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幹部群眾熱議政府工作報告:好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政府工作報告裏的這句話,讓不少代表委員振奮不已。[詳細] -
2020年西藏那曲市累計完成轉移就業7.9萬人
那曲市脫貧攻堅指揮部轉移就業組全麵推進農牧民技能培訓,開展“以師代徒”“以工代訓”等新型培訓模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