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全麵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發布時間:2021-03-10 09:02:00來源: 人民日報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講述·總書(shu) 記的關(guan) 心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舉(ju)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之力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農(nong) 民富裕富足。”來自基層的代表委員圍繞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結合工作實際,談感悟,提建議,為(wei)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貢獻力量。

  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

  延伸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

  走進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竹林茂密、白牆黛瓦,村裏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村民生活越過越紅火。

  紮根農(nong) 村10多年,岷江村黨(dang) 委書(shu) 記陶勳花代表帶領村民推進產(chan) 業(ye) 轉型,走出了一條特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近兩(liang) 年為(wei) 了擺脫花木種植的單一產(chan) 業(ye) 模式,岷江村不僅(jin) 積極調整農(nong) 業(ye) 種植結構,而且發展“小而美”的創意農(nong)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旅遊項目,推動產(chan) 業(ye) 融合。

  “不斷創新思路、持續改善村民收入是要一直堅持走的路,而穩定就業(ye) 提升村民收入、完善鄉(xiang) 村治理,和產(chan) 業(ye) 轉型、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脈相承。”陶勳花認為(wei) ,在解“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道難題時,關(guan) 鍵在於(yu) 發掘出自身的獨特資源和特色優(you) 勢,延長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條,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進而幫助群眾(zhong) 致富。“我和村民們(men) 將繼續奮鬥,用岷江村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探索,向黨(dang) 獻禮。”

  “近年來,我們(men) 根據村裏實際及時調整農(nong) 業(ye) 種植結構,可以更好地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村民共同富裕。”河北省靈壽縣車穀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陳春芳代表說。

  原來車穀砣村村民種植的多是玉米、土豆,隻夠吃沒富餘(yu) 。後來,村支部指導村民開始種植野生獼猴桃、山茶樹、蟠桃等高附加值農(nong) 作物,不僅(jin) 一畝(mu) 地能增收不少,種植的作物還能和村裏的曆史資源和紅色資源結合發展鄉(xiang) 村旅遊。陳春芳說,下一步,村裏計劃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推動農(nong) 業(ye) 從(cong) 產(chan) 業(ye) 化向品牌化發展,進一步推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

  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改進基層治理,增強發展內(nei) 生動力

  “近年來,群眾(zhong) 法治意識持續提升,人人守護平安和諧,大家共建鄉(xiang) 村文明。”西藏山南市瓊結縣拉玉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紮西江村代表,談起家鄉(xiang) 農(nong) 牧區的發展變化如數家珍。基層治理效能的持續提升,為(wei) 西藏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強鄉(xiang) 村治理,激發群眾(zhong) 參與(yu) 的內(nei) 生動力是關(guan) 鍵。以村委會(hui) 為(wei) 依托,健全完善村級議事會(hui) 、村民理事會(hui) 等村民自治組織體(ti) 係,通過召集村民集體(ti) 協商議事、決(jue) 事、辦事,群眾(zhong) 法治意識不斷增強。”紮西江村表示,深入開展鄉(xiang) 村治理,增強了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建設美麗(li) 家園的信心和決(jue) 心。

  “下一步,要繼續按照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鄉(xiang) 村治理、夯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基層基礎的目標,始終將黨(dang) 管農(nong) 村工作要求貫穿到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建設全過程,不斷推動鄉(xiang) 村治理現代化。”紮西江村說。

  “依法有序推進土地流轉,是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要素的一種優(you) 化配置,能激發農(nong) 村發展活力,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甘肅省鎮原縣臨(lin) 涇鎮席溝圈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馬銀萍代表說。

  近年來,席溝圈村著力盤活村裏土地,發展集體(ti) 經濟,村民既拿租金又有分紅,村集體(ti) 經濟收入也增加了不少。截至目前,席溝圈村共成立了7個(ge) 合作社,合作社的年收入均在20萬(wan) 元左右。“將發展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相結合,能在鞏固脫貧成果的同時,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馬銀萍說。

  馬銀萍表示,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等引入農(nong) 村,喚醒農(nong) 村“沉睡的資源”,使得大河有水小河滿,“這就需要完善農(nong) 村產(chan) 權製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製,充分激發農(nong) 村發展內(nei) 生動力。”

  農(nong) 民富裕富足

  鞏固脫貧成果,實現持續增收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個(ge) 大戰略,需要我們(men) 把工作落到實處,幫大夥(huo) 兒(er) 實現增收。”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朱裏鎮拐子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兼村委會(hui) 主任張全收代表說。

  為(wei) 了實現對低收入人口進行開發式幫扶,拐子楊村前幾年投產(chan) 了蔬菜水果大棚,解決(jue) 了部分村民的長期就業(ye) 需求。大棚用工需求大時,每天還能吸納30—50人靈活就業(ye) 。

  張全收認為(wei) ,要把開發式幫扶做到位,除了發展村裏產(chan) 業(ye) ,還得開發增設更多公益崗位,讓符合條件的就業(ye) 困難人員通過參加衛生監督、安全巡邏等工作實現增收。近些年,拐子楊村抓住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讓村民參與(yu) 修路、挖溝、鋪設管道等工作,充分利用本村勞動力資源,以工代賑。大夥(huo) 兒(er) 不僅(jin) 提高了收入,也收獲了建設村莊的成就感。

  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峽蜜橘產(chan) 業(ye) 集群正加快建設,“一村一品”特色富民產(chan) 業(ye) 持續發展,為(wei) 當地村民帶來不少收益。

  “宜昌市今年將嚴(yan) 格落實‘四個(ge) 不摘’,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ti) 穩定。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製,持續跟蹤脫貧人口收入變化、‘兩(liang) 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堅決(jue) 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宜昌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張家勝代表說。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要探索建立解決(jue) 相對貧困長效機製。張家勝表示,宜昌將優(you) 化配置脫貧攻堅“第一書(shu) 記”、駐村工作隊、產(chan) 業(ye) 扶貧指導員、幫扶幹部等工作力量,同時強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完善集中安置區公共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為(wei) 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王明峰、邵玉姿、鮮敢、王錦濤、史哲)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