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尼木縣吞達村第一書記晉美:做強藏香產業,讓群眾過上好日子
藏香是西藏拉薩尼木縣吞達村的支柱產(chan) 業(ye) 。4年來,為(wei) 了拓寬藏香銷路,作為(wei) 吞達村藏香產(chan) 業(ye) 發展的“點對點”幹部,現任尼木縣吞巴鎮吞達村第一書(shu) 記晉美早已將藏香銷售員工作作為(wei) 每天的重要事項。
吞達村的藏香產(chan) 業(ye) 經營以家庭作坊為(wei) 主,由於(yu) 製作藏香需要的藏藥材價(jia) 格昂貴,很多人隻能放棄這門傳(chuan) 統手藝,外出打工掙錢。
而堅持從(cong) 事藏香製作的作坊,因為(wei) 產(chan) 品單一,且沒有統一的定價(jia) 機製,導致惡性競爭(zheng) ,致使藏香產(chan) 業(ye) 遇到了發展瓶頸。
為(wei) 了保質保量地打開銷路,晉美經過多次實地考察,發現成立集體(ti) 合作社是大勢所趨。
然而,成立合作社的想法在村民大會(hui) 上剛提出,就受到了部分群眾(zhong) 的反對。原來,每家作坊都有自己獨到製作藏香的秘方,大家擔心加入合作社後,每天帶來的藏藥材數量和原料比例的調配一旦被看到,以後就有被複刻的風險。
了解到大家心裏的擔憂後,做通群眾(zhong) 思想工作就十分關(guan) 鍵了。晉美首先將加入合作社的利益分配、合作社的未來發展、藏香產(chan) 業(ye) 前景等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chuan) 承人次仁,祖孫三代都製作藏香的次仁羅傑進行了詳談。
最終,次仁、次仁羅傑想通了,他們(men) 率先拿出了自己的配方,並申請加入了合作社。消息不脛而走,看到德高望重的藏香工匠都加入了合作社,村民們(men) 的顧慮打消了,紛紛加入到了合作社。
合作社運營後,藏香銷量大大提高了,收入也大幅增加。為(wei) 了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在村“兩(liang) 委”組織帶領下,吞巴村又先後成立了香禦藏香公司、農(nong) 牧民民俗體(ti) 驗合作社、吞巴蒼建築勞務有限公司和運輸合作社等6家合作社。同時,開拓電商業(ye) 務,產(chan) 品入駐京東(dong) ,開起了微店。這些年,藏香產(chan) 品銷售額已突破100萬(wan) 元,產(chan) 業(ye) 發展上了新台階。
在電商領域,合作社為(wei) 打響自己的品牌,在每盒藏香上貼上了掃碼標誌。
“我們(men) 尼木藏香有原產(chan) 地保護標識,隻要掃碼就能出現國家地理標識,隻有標識顯現了,才是我們(men) 尼木的藏香,在此呼籲消費者,購買(mai) 尼木藏香時,一定要掃碼甄別,確保買(mai) 到真正的尼木藏香。” 晉美介紹說。
如今,合作社已有社員36戶。據了解,合作社2020年總收入達88萬(wan) 元,其中發放工資35萬(wan) 元,人均增收達9000元。
談到未來,晉美說:“希望尼木藏香產(chan) 業(ye) 取得新發展,更多產(chan) 品走向區外,走向全國。通過發展藏香產(chan) 業(ye) ,帶動更多群眾(zhong) 脫貧致富,把藏香產(chan) 業(ye) ‘金飯碗’端得更穩,讓更多群眾(zhong) 過上好日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香裏的幸福味道
近年來,西藏大力扶持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因地製宜組織成立種植業、農畜產品加工業、物流運輸業、民族手工業等有優勢有特色的專業合作社。[詳細] -
西藏那曲市色尼區工商聯開展“百企幫百村”活動
據悉,索如塔工貿有限公司在董事長達瓦次仁的帶領下,先後多次開展幫扶活動,帶動當地貧困農牧民群眾就業,每年淨收入人均6000餘元,穩步實現脫貧致富。[詳細] -
藏香“點燃”新希望——記脫貧致富帶頭人桑珠
藏香是極具西藏特色的一種熏香,以多種名貴中草藥按比例配製而成。在海拔2900米的布久鄉傑麥村,桑珠是家喻戶曉的製作藏香的能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