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網絡為山區群眾打開聯通世界的窗口
在距離西藏當雄縣城80公裏左右的烏(wu) 瑪塘鄉(xiang) 巴嘎村,中國電信集團拉薩分公司當雄電信局的技術人員在調試基站設備。新華社發
在江蘇灌雲(yun) 縣開山島,中國移動工作人員測試5G信號。新華社發
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塔什庫爾幹鄉(xiang) 色日克塔什村的通信基站。新華社發
編者按
在信息化時代,一座公用移動通信基站,就是一座“空中橋梁”,讓人與(yu) 人之間的溝通無所不在、無時不能。長期以來,我國一些老少邊地區,尤其是山區沒有基站分布。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精準解決(jue) 民生痛點,建設了一批“深山基站”,讓手機信號飛進大山深處,讓網絡延伸到千家萬(wan) 戶,帶來了信息,帶動了致富,生動彰顯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個(ge) 也不能少”的為(wei) 民理念。我們(men) 特邀四位基站建設者講述故事與(yu) 心聲,一同感受小康路上的幹勁與(yu) 希望。
【一線講述】
為(wei) 牧區架起信息橋、鋪好幸福路
講述人: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玉樹分公司總經理 才 仁
我是一名有著39年工齡的中國電信老員工,也是地地道道的玉樹藏族人。
我們(men) 玉樹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空氣稀薄,曾是國家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難度超乎想象。近年來,中國電信紮根三江源頭,努力建設新玉樹。每個(ge) 電信人都克服高原反應帶來的身體(ti) 不適,長年奔波在缺氧、高寒的高海拔地區,為(wei) 偏遠牧區的牧民們(men) 送去服務和希望。
“曲麻萊、曲麻萊,進去了,出不來!”過去,曲麻萊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活特別苦。如今,曲麻萊縣團結村在我們(men) 的定點幫扶下,開通了網絡,打開了思路,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
就拿村裏的三社來說,自從(cong) 我們(men) 向村委會(hui) 提出了網絡銷售的建議之後,短短幾年時間裏,全社34個(ge) 貧困戶中有11家學會(hui) 了網上銷售,牛肉幹、酥油、人參果等土特產(chan) 售價(jia) 售量都翻了一番,村民們(men) 享受到了網絡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紅利。
距離治多縣縣城120公裏的治加村是座被大山環抱的藏族村落。以往村裏沒有通信信號,老百姓上一趟縣城,路上就得耗上大半天,趕上夏天下雨、冬天下雪更是特別艱苦。
2018年,我們(men) 公司選派到治加村的第一書(shu) 記童成景向公司反映了村裏不通網絡、沒有信號的困難後,公司馬上拍板,一個(ge) 月後便在治加村立起了中國電信的4G基站,打通了通往治加村的網絡,治加村成了當時整個(ge) 治多縣唯一通網絡的貧困村。信息暢通之後,村民獲取的各種信息多了、和外界溝通的渠道廣了,村裏的經濟也一步步活絡起來。
桑珠德萊一家是近幾年才從(cong) 深遠牧區搬到玉樹市隆寶鎮的牧戶。從(cong) 接收不到通信信號,到使用上移動電話,再到家裏安裝寬帶網絡,幾年時間裏,快速又便捷的變化讓這一家子有些“應接不暇”,臉上笑開了花。
去年,桑珠德萊專(zhuan) 門來我這兒(er) 辦理了寬帶業(ye) 務。他告訴我,現在老師都是通過微信群布置作業(ye) 的,萬(wan) 一沒有信號是會(hui) 耽誤孩子學習(xi) 的。他還對我說,家裏安裝寬帶後,他馬上通過寬帶無線手機與(yu) 遠方牧區的親(qin) 人視頻通話,“家人遠隔千裏,卻近在眼前,隨時都能‘團聚’了”,他開心地說。
在偏遠牧區,建成一個(ge) 4G基站不是件容易事。盡管困難重重,但我們(men) 會(hui) 把履行社會(hui) 責任放在首要位置,為(wei) 偏遠牧區架起信息橋、鋪好幸福路。對牧區群眾(zhong) 來說,寬帶網絡就是一扇窗,讓他們(men) 看到了外麵的精彩世界;更是一條路,帶著他們(men) 走出閉塞天地、走向幸福生活。
“一根網線通小康”不再是夢
講述人:山西運城聯通網絡部網絡建設中心副經理陳 端
“平陸不平溝三千,坡底就占一千三”。在山西運城市平陸縣溝壑最多最寬的山區鄉(xiang) 鎮——坡底鄉(xiang) ,有個(ge) 地處大山深處的村子,叫作郭原村,我的故事就從(cong) 這裏開始。郭原村距離平陸縣城45公裏,原來村裏近一半村民都是貧困戶。由於(yu) 交通不便、通信信號不暢,村民與(yu) 外界聯係很少。
2015年6月,運城聯通扶貧工作隊開始駐村定點幫扶。入駐郭原村後,隊員們(men) 切身體(ti) 會(hui) 到村民生活的不易——打電話時斷時續,信號極差;因臨(lin) 近三門峽,還是漫遊資費,給大家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時任扶貧第一書(shu) 記的王晉民向公司反映,迅即得到回複:“必須在這裏建設聯通3G/4G網絡基站。”
兩(liang) 個(ge) 月後,我便和設計勘察人員開始對郭原村地形地貌進行現場勘察,並在網絡優(you) 化部門的共同調測下,最終選定村子北麵作為(wei) 建站地址。
然而,建設基站,首先得解開村民的心結。一開始,有些村民不理解為(wei) 啥要修基站,我們(men) 就多次協調村委會(hui) ,對村民們(men) 宣講建設基站的目的與(yu) 好處;還有些村民擔心基站帶來輻射,工作小組就現場測試並拿出環評測試報告,細心講解各項指標,打消村民疑慮。終於(yu) ,村民們(men) 理解了、點頭了。
解決(jue) 了第一個(ge) 難題,可更難的卻在後頭。郭原村溝深穀狹、路遠坡陡,基站配套施工麵臨(lin) 著車行困難、運輸不便等挑戰。隻能靠人力了!鐵塔公司施工人員人拉背扛齊上陣,一步步地把材料搬到施工現場。在加緊施工中,機房和增高架建設用時一周就完成了。在施工難度極大的考驗麵前,運城聯通想方設法自製滑輪等設備,全力完成傳(chuan) 輸光纜建設。在鐵塔配套和傳(chuan) 輸光纜完工後,僅(jin) 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設備安裝和開通調測工作。
基站立起來了,村民們(men) 的手機響得更歡快、更頻繁了。以前在村裏打電話總得東(dong) 走走、西走走,好不容易找到個(ge) 最佳通話地點就不敢挪窩;現在,不論在哪個(ge) 角落,村民們(men) 都可以順順暢暢拿著手機“煲電話粥”了!為(wei) 了提高村民們(men) 的網絡使用體(ti) 驗,運城聯通還安排網絡優(you) 化技術人員,每季度按時對基站覆蓋進行現場優(you) 化。
有些村民擔心月租太高、通話時長不夠,我們(men) 就對資費進行了調整。2018年,運城聯通公司又對郭原村、任嶺村以及上辛堡村等村莊進行了寬帶覆蓋。
基站有了,信息來了;信號強了,信心足了。現在,村民和在外打工的親(qin) 人聯係多了,上網也很方便,不少村民走上了在家致富之路,憑著一根網線、幾台電腦,做起了網上定製和銷售土特產(chan) 的生意,快快樂(le) 樂(le) 地脫貧致富奔小康。
隨著農(nong) 村信息網絡的不斷建設、延伸,像郭原村這樣的村鎮舊貌換新顏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能幫助百姓們(men) 共享美好信息新生活,我挺自豪的。
一座基站,就是一座“幸福燈塔”
講述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所屬天博電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信工程師 朱振龍
2020年12月,我們(men) 公司承接了運營商普遍服務工程,積極響應國家網絡扶貧、信息化扶貧號召。工程總體(ti) 規模約200個(ge) 站點,覆蓋湖北省襄陽市南漳、保康、穀城等偏遠山區。
保康縣歇馬鎮陽坡村是施工站點之一。這裏毗鄰神農(nong) 架林區,平均海拔1420米,全村220戶人家主要以農(nong) 業(ye) 為(wei) 生,還做些小規模的煙葉種植、山羊養(yang) 殖,是這次網絡扶貧的重點對象。因為(wei) 地處偏遠、山路崎嶇,陽坡村的通信網絡時斷時續,村民們(men) 與(yu) 外界聯係非常不便,就連平常購買(mai) 農(nong) 藥化肥,也要翻山越嶺跑到遠處的鎮上去。
我擔任陽坡村基站開通運行工作負責人。還記得進山那天天寒地凍、大雪封山,路況非常不好。但臨(lin) 近春節,為(wei) 了讓村民們(men) 過個(ge) 好年,我們(men) 不願意耽擱一分一秒。於(yu) 是,工程車小心翼翼地在雪地上行進著,跑斷了三條防滑鏈,才從(cong) 保康縣城到達陽坡村。為(wei) 了盡快把安裝設備搬運到300米高的山頂基站,我們(men) 翻山越嶺、踏雪臥冰,在村民們(men) 的幫助下,終於(yu) 把設備運到了山頂。施工人員馬不停蹄,在3小時內(nei) 完成了安裝工作。隨後,前台工程師調試;聯係後台工程師加載數據;站點開通。經過檢測,速率達標,設備完成了入網運行,順利實現4G信號全覆蓋。
村民們(men) 終於(yu) 用上了4G網絡!有人感歎:“現在村裏4G、寬帶都通了,莊稼收割後也不用跑到縣城打聽有沒有人收,在電話裏溝通好,就有人來拉走了!”也有人立刻拿起手機給外出務工的家人撥通了視頻電話。小朋友望著手機屏幕,開心地說:“媽媽,今天有一群叔叔給我們(men) 裝上了‘燈塔’,以後想你時,就可以隨時看到。”
基站投入運行後,可以容納1200個(ge) 用戶同時接入語音通話和互聯網服務。如今,襄陽市南漳、保康、穀城山區136個(ge) 弱覆蓋和盲點行政村已逐步實現了電信信號覆蓋,預計超過5萬(wan) 名電信、聯通用戶可以實現不間斷通話服務和高速互聯網服務。
一座小小的基站,不僅(jin) 是照亮留守兒(er) 童心靈的“燈塔”,更為(wei) 深山地區撐起了一張保障幸福生活的通信網。
讓信號在大山“紮根”
講述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貴州有限公司百裏杜鵑分公司通信工程師 李 培
2015年我走出校園,成了一名通信工程師。這份工作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清閑,而是需要常年跑工地,風餐露宿是家常便飯。
為(wei) 了提升農(nong) 村通信網絡覆蓋水平,方便老百姓生活,我們(men) 公司於(yu) 2018年開始了30戶以上自然村4G網絡全覆蓋項目。一年的時間裏,我們(men) 跑了十幾個(ge) 偏遠村莊,把通信基站建在了大山深處。
難度最大的是卜塘組的基站建設項目。選址期間,我和工程建設人員冒著風雪、徒步3個(ge) 小時翻越了兩(liang) 座山,最終找到了最佳站址。這座山荒無人煙,全是茂密的樹林,沒有可以行走的路,我們(men) 隻能拿著鋤頭“開荒探路”,一步一步踩出了一條到山頂的小徑。
基站采用的是鋼架,高30米左右,總重達7.1噸,鋼架基礎部分鋼混結構達30方左右。山腳到山頂沒有足夠寬敞的道路運輸設備,隻能采用人背馬馱的原始方式。其間接連有好幾匹馬受傷(shang) ,可見施工難度之大、情況之險。
基站建設過程中,盡管大部分村民都期盼可以足不出戶接打電話、上網,可也有小部分人因為(wei) 對輻射有誤解、怕基站占農(nong) 田等顧慮而有抵觸情緒。於(yu) 是,我們(men) 和當地村幹部一起去村民家,帶著紙質資料、拿手機放視頻,認認真真地給村民們(men) 科普輻射知識。在我們(men) 的積極宣傳(chuan) 、熱心動員下,村民們(men) 正確理解了電磁波輻射,打消了顧慮,工程得以順利展開。
基站施工持續了3個(ge) 月,到2019年年末完成。看到村裏老人們(men) 通過電話就可以見到常年漂在外地的兒(er) 孫,看到越來越多的村民學會(hui) 了用手機網購,我們(men) 發自內(nei) 心地高興(xing) 。
作為(wei) 一名移動通信事業(ye) 建設者,我們(men) 用雙手讓信號在大山紮根,讓通信帶給百姓更多福祉。不讓一個(ge) 人落下,這就是我們(men) 工作的意義(yi) 所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藏兩省區聯手打造高原國際旅遊目的地
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與西藏自治區旅遊發展廳18日在青海西寧簽署共同推進青藏旅遊產業發展合作協議,將共同打造青藏高原國際旅遊目的地。[詳細] -
進入“刷臉”時代:智能化的藏博會更時尚
本屆藏博會西藏將全麵引入信息化會務管理平台和國內最先進的人臉識別係統,該平台和係統將在智慧接待、智慧會務以及智能化安防等相關工作方麵發揮巨大的作用,讓所有與會嘉賓和來賓體驗到一個現代化、信息化的藏博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