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金種子” 共奔幸福路
美麗(li) 的村莊、幹淨的院落、直通家門口的公路,這是昌都市丁青縣覺恩鄉(xiang) 覺恩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給人的第一印象。對村民貢秋來說,搬進新居是新生活的開始。
“沒搬過來之前,我們(men) 村的土路又窄又陡,大家住的都是土坯房,一下雨就漏水,家家戶戶的收入隻能依靠種青稞。”貢秋的丈夫身患疾病,又有兩(liang) 個(ge) 孩子在上學,生活的重擔都落在了貢秋的肩上。
“搬過來後,這邊有配套產(chan) 業(ye) 增加收入,還有企業(ye) 和我們(men) 簽了合同,我們(men) 可以把土地承包出去,也可以把自己種的青稞賣給企業(ye) ,富餘(yu) 勞動力還能去企業(ye) 工作,增加一份收入。”談到搬遷後的生活,貢秋說,“國家的政策好,我們(men) 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
貢秋提到的企業(ye) 就是西藏甘語倉(cang) 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在當地黨(dang) 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甘語倉(cang) 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丁青縣覺恩鄉(xiang) 籌劃建立1.5萬(wan) 畝(mu) 小藍青稞標準化種植基地。2018年,公司與(yu) 當地農(nong) 牧民簽訂協議,以每畝(mu) 1000元的價(jia) 格與(yu) 213戶農(nong) 牧戶簽訂了1495.496畝(mu) 土地流轉合同,實現公司化管理,積極引導農(nong) 牧民向產(chan) 業(ye) 工人轉變,幫助當地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其中,覺恩村與(yu) 公司簽訂了小藍青稞種植項目合作協議,為(wei) 群眾(zhong) 增收了200萬(wan) 元左右。
“丁青的小藍青稞生長在海拔4000米以上無汙染的高山田地,青稞因有微藍之色而得名。” 西藏甘語倉(cang) 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貢布多加說。公司開發小藍青稞,希望能讓這顆“金種子”實現價(jia) 值最大化,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
為(wei) 了讓農(nong) 牧民真正學到技術,西藏甘語倉(cang) 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簽訂了關(guan) 於(yu) 小藍青稞種植標準化作業(ye) 、良種培育及有機肥研發等科學技術服務協議,同時於(yu) 2018年7月在丁青縣建立博士工作站,深入研究小藍青稞特性,為(wei) 提高其產(chan) 量及品質提供科學依據和保障,切實造福廣大農(nong) 牧民。“我們(men) 還邀請了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首席農(nong) 學教授馮(feng) 宗雲(yun) 到覺恩鄉(xiang) 進行實地調研,為(wei) 良種培育、土壤改良等工作做好充分準備。”貢布多加說。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men) 公司有一分成長,就應該對社會(hui) 有一分回報。”貢布多加說。據悉,從(cong) 2014年公司就創立了甘語倉(cang) 助學基金,每年在當地小學挑選出多名貧困優(you) 秀學生進行資助,累計金額達到30多萬(wan) 元。“2018年,我們(men) 給覺恩鄉(xiang) 絨通村36戶貧困群眾(zhong) 送去了價(jia) 值10萬(wan) 元的慰問品;2019年,我們(men) 為(wei) 丁青縣小學12名學生提供了獎學金、助學金3萬(wan) 元,這樣的事我們(men) 會(hui) 經常做。”
陽春時節,雲(yun) 闊天高,細細的青稞苗剛剛露出頭,貢秋送兒(er) 子吾金羅布和次成群培去鄉(xiang) 裏的小學上學,她步履輕快,笑容滿麵,對未來生活充滿了信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林芝 合作社促就業
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西嘎門巴村由墨脫縣甘登鄉魯古村、果登村搬遷合並而成,2016年通過政府扶持、群眾集資成立了藏紙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詳細] -
一季度西藏群眾的“錢袋子”更鼓了
今年一季度,西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15元,同比增長16.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4個百分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