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十三五”畜牧業工作亮點紛呈:“畜”勢待發再揚鞭

發布時間:2021-05-18 09:27:00來源: 西藏日報

  五月,駛入林芝市,山巒疊翠、雪峰環繞,視線可及處,一條條體(ti) 形健美的藏香豬奔跑在沿路的灌木叢(cong) 中,平地處的犛牛也在悠閑地啃食著嫩綠的青草,現代化的畜舍時不時映入眼簾,一派風光秀美的田園牧歌圖。

  畜牧業(ye) 是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一大引擎。2015年以來,西藏畜牧部門按照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的任務分工,加大畜牧業(ye) 結構調整力度,認真組織畜牧業(ye) 生產(chan) ,支持畜牧業(ye) 轉型升級,全麵督促落實犛牛短期育肥、犛牛經濟雜交、督促指導糞汙資源化利用、漁業(ye) 健康發展等各項工作。

  截至去年底,西藏牲畜存欄1747.74萬(wan) 頭。累計推廣牲畜良種510萬(wan) 頭、建成優(you) 質人工飼草基地135萬(wan) 畝(mu) 。年均改良奶牛15萬(wan) 餘(yu) 頭、推廣優(you) 良種公羊1.7萬(wan) 隻、犛牛5000頭。牲畜良種覆蓋率達到30%,比2015年提高8個(ge) 百分點,牲畜平均單體(ti) 產(chan) 量較2015年增長14.57%。肉奶產(chan) 量達到100萬(wan) 噸,肉奶人均占有量位居全國前列。

  城郊養(yang) 殖業(ye) 快速發展

  西藏畜牧業(ye) 獨具特色,源遠流長,是我國傳(chuan) 統的五大牧區之一,資源優(you) 勢明顯。近年來,隨著農(nong) 牧業(ye) 結構的不斷優(you) 化和城市畜產(chan) 品需求量的增加,城郊畜牧業(ye) 發展也在逐步壯大,通過轉變發展方式,逐步走向科學化、規模化、園區化。

  昌都市大力發展城郊畜牧業(ye) ,初步形成了以阿旺綿羊、犛牛、藏豬、藏雞產(chan) 業(ye) 為(wei) 主的產(chan) 業(ye) 鏈,加快推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的發展,逐步確立優(you) 勢產(chan) 區和優(you) 勢產(chan) 品。

  拉薩市大力推進高原奶牛“萬(wan) 戶百場十中心”建設工程,全麵推行奶牛“規模化經營、標準化飼養(yang) 、集中擠奶、統一服務”的生產(chan) 模式,實行了由產(chan) 到銷的一體(ti) 化產(chan) 業(ye) 鏈,同時加大推進整縣種養(yang) 結合、促進農(nong) 牧循環,因地製宜優(you) 化畜牧業(ye) 結構和布局。

  “公司裏薪資待遇和員工福利都特別好,我很滿意。今後,我打算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為(wei) 公司發展盡一份力。”在西藏淨土乳業(ye) 智能化包裝車間, 正在對包裝紙箱進行整理的尼瑪多吉說。城郊畜牧業(ye) 的發展,也帶動了當地農(nong) 牧民就近就便就業(ye) 。

  特色鑄造區域品牌

  “過去我知道西藏有很多特產(chan) ,但它們(men) 存在商品化程度不高、品控不穩定的問題,這一次看到‘地球第三極’這個(ge) 區域公共品牌,我認為(wei) 它具備非常高的公信力,也了解到它的生產(chan) 係統非常先進。”近日,在海口舉(ju) 行的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hui) (以下簡稱“消博會(hui) ”)上,國內(nei) 某酒店的采購經理這樣說。西藏自治區首個(ge) 區域公共品牌——“地球第三極”也在本屆消博會(hui) 上亮相,並攜區內(nei) 多款產(chan) 品進行推介活動。

  2021年的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廣好“地球第三極”區域公共品牌,組建好品牌行業(ye) 聯盟,運營好品牌展銷中心,提升好品牌整體(ti) 形象,實現西藏特色產(chan) 品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弱”到“優(you) ”的邁進。2020年,“地球第三極”已注冊(ce) 44大類品牌商標的同時,青稞、天然飲用水、犛牛(產(chan) 業(ye) )等6個(ge) 品類、32個(ge) 單品,均已生產(chan) 上市。

  都知道雪域高原東(dong) 西有特色,但怎樣做出特色卻是大文章。近年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聚焦“特色、集聚、整合、開放”的發展路徑,以改革創新為(wei) 動力,狠抓提質增效,以民族手工業(ye) 、高原特色食飲品業(ye) 等為(wei) 主的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取得穩步快速發展,為(wei) 西藏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一條具有西藏特點的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展路正越走越寬。

  目前,以青稞、犛牛、藏豬、藏羊、奶業(ye) 、蔬菜、飼草七大產(chan) 業(ye) 為(wei) 重點的“7+N”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已經形成,累計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1個(ge) 、全國特色優(you) 勢產(chan) 區5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6個(ge)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41個(ge) 。龍頭企業(ye) 、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分別達到162家、13475家,比2015年增長65%、1.9倍,龍頭企業(ye) 和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業(ye) 總產(chan) 值均較2015年實現翻番,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綜合轉化率達到15%。

  生態引領畜牧發展

  “西藏草原麵積超13億(yi) 畝(mu) ,居全國前列,占全區總土地麵積的72%,但退化麵積也較大。”西藏高原草業(ye)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武俊喜說,2016年西藏第二次草原普查顯示,草原退化麵積3.53億(yi) 畝(mu) ,約占總麵積的26.7%,這直接導致了畜牧業(ye) 生產(chan) 力和生態係統服務功能降低等一係列問題。

  厲兵秣馬,糧草先行。為(wei) 增強草原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草業(ye) 發展能力,西藏將發展草業(ye) 擺上重要日程,引進和成立相關(guan) 草業(ye) 研究中心,研究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滿足畜牧業(ye) 生產(chan) 力的需求。西藏高原草業(ye)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就是很好的例證。

  五年來,全區牲畜存欄控製在1700萬(wan) 頭(隻、匹)左右,保持草畜總體(ti) 平衡。建成優(you) 質人工飼草基地135萬(wan) 畝(mu) 。超額完成草原圍欄前三年1000萬(wan) 畝(mu) 的年度任務。2020年全區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47%,比2015年提高4.7個(ge) 百分點。

  2020年7月,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科技支撐草業(ye) 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總體(ti) 要求要推進草業(ye) 規模集聚發展,改造提升現有人工草地,力爭(zheng) 到2022年飼草播種麵積占農(nong) 作物播種麵積的15%以上,補齊草業(ye) 發展短板。

  前不久召開的全區農(nong) 牧工作會(hui) 議明確,今年,西藏將實施人工種草3萬(wan) 畝(mu) ,複種飼草20萬(wan) 畝(mu) ,開展圈窩種草和房前屋後種草16萬(wan) 畝(mu) ,建設牧草種子繁育基地1000畝(mu) 。在海拔4000米以上區域啟動集中式牲畜棚圈建設項目試點工作。

  “十四五”期間,西藏草業(ye) 將迎來大發展,水肥草美牛羊壯正在變為(wei) 現實。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