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村點亮西藏邊陲
位於(yu)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的玉麥鄉(xiang) 地處祖國西南邊陲,這個(ge) 海拔高達4000米,曾被稱為(wei) “中國人口最少鄉(xiang) ”的邊境鄉(xiang) 曾一度隻有央宗、卓嘎和她們(men) 已過世的父親(qin) 三人,他們(men) 幾十年如一日以抵邊放牧、巡邏的方式守護著祖國數千平方公裏的國土。
如今,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玉麥鄉(xiang) 已成為(wei) 一鄉(xiang) 兩(liang) 村的小康鄉(xiang) 鎮。玉麥鄉(xiang) 的居民增加到了200多人,他們(men) 在邊境繁衍生息、守護國土。“人口增多、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祖國邊境會(hui) 建設得越來越美,守護得越來越好。”玉麥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胡學民說。
西藏首個(ge) 邊境基層供銷合作社在玉麥鄉(xiang) 掛牌成立(2020年7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在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懷下,西藏邊境地區投入逐年增加。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大力實施邊境地區小康村建設,主要建設內(nei) 容包括住房改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產(chan) 業(ye) 建設、生態與(yu) 人居環境建設。
西藏山南市洛紮縣洛紮鎮次麥居委會(hui) 的28戶共88名村民,搬進邊境小康村嶄新二層藏式新房(2019年9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截至2020年底,西藏已高標準建成邊境小康村604個(ge) ,206個(ge) 邊境地區產(chan) 業(ye) 項目全部開工。邊境一、二線行政村公路通達通暢,新建改建邊境公路130條、3080公裏。主電網延伸到全部邊境鄉(xiang) (鎮),實現村村通郵,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農(nong) 村人口飲水安全得到保障。邊境村莊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各類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邊民生產(chan) 生活水平明顯提升。
一個(ge) 個(ge) 環境優(you) 美的小康村點亮西藏邊境線,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守護著每一寸國土。
2020年,在林芝市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瓊林新村,村民們(men) 陸陸續續搬進了新家。一棟棟嶄新的藏式風格的房屋與(yu) 南伊溝風光秀麗(li) 的美景融為(wei) 一體(ti) ,猶如一幅靚麗(li) 的田園山水畫。
瓊林新村作為(wei) 搬遷點,於(yu) 2019年8月開始動工修建,總投資7500萬(wan) 元。村民除了來自14公裏外的老村居民外,還有從(cong) 昌都三岩地區搬遷而來的12戶62人,總共60戶263人。新址不僅(jin) 房子蓋得漂亮,還配備了便民服務大廳、黨(dang) 建活動室和健身器材等各類生活基礎設施,應有盡有。
26歲的村民亞(ya) 英感歎:“我們(men) 現在的生活條件不比城裏人差,要什麽(me) 有什麽(me) 。將來我們(men) 家還準備開民宿,依靠南伊溝美麗(li) 的風景吃上旅遊飯。”
阿裏地區劄達縣楚魯鬆傑鄉(xiang) ,位於(yu) 祖國最西端的邊境,平均海拔約4100米,每年大雪封山時間長達半年。
楚魯鬆傑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陳淇說,在黨(dang) 的各項惠民政策幫扶下,這裏470多名群眾(zhong) 已脫貧。矗立在祖國邊境線上的小康村成為(wei) 一道靚麗(li) 的風景線,守護著當地邊疆的一草一木。
文字記者:王澤昊
海報拍攝:普布紮西
海報製作:張宸、旦增努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數說寶“藏”·70年巨變|547億!西藏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闊步向前
如今走進西藏農牧區,所有行政村都有移動信號,光纖寬帶通達率為99%,現代通信網絡體係讓西藏駛入“信息快速路”。[詳細] -
西藏解放第一村的電力變遷
崗托村,位於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東部,地處317國道沿線,與四川省德格縣隔江相望,是經四川進藏第一村。[詳細] -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曆史畫卷
西藏是全國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