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頭雁”領飛奔小康

發布時間:2021-06-23 10:10:00來源: 西藏日報

  走進依山傍水的西藏昌都市卡若區如意鄉(xiang) 達若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劃一的藏式小院,整潔的村道、串戶路縱橫交錯。村容村貌的變化,群眾(zhong) 生活的改善,得益於(yu) 達若村黨(dang) 支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激發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依靠勤勞和智慧創造美好生活。

  引領群眾(zhong) 挪窮窩奮鬥新生活

  達若村地處317國道沿線,村內(nei) 綠樹成蔭,民房寬敞明亮,2015年被評為(wei) 自治區級生態村。可誰能想到,位置偏僻、不通水電、資源匱乏、致富門路狹窄,竟是10年前達若村的真實寫(xie) 照。

  搬出窮山溝成為(wei) 達若村黨(dang) 支部心心念念的大事、急事,也是難事。2006年,黨(dang) 和國家在雪域高原啟動安居工程,為(wei) “不挪窮窩活不了”的達若村帶來了希望。

  “窮窩不挪不行”,這是時任達若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次仁紮西常說的話,“群眾(zhong) 不搬我先搬。”次仁紮西一邊搬遷,一邊還要回到村裏去勸說其他村“兩(liang) 委”幹部和部分比較積極的群眾(zhong) 搬遷。一次不行就兩(liang) 次,兩(liang) 次不行就三次。在他的勸導下,終於(yu) 有15戶家庭於(yu) 2006年底走出了大山,搬遷到了如今的達若新村。

  有了一個(ge) 好的開始,村“兩(liang) 委”幹部開始組織村民參觀新村,和他們(men) 講搬遷後的新變化。搬遷點明亮的電燈、方便衛生的自來水、整齊的街道住房、寬敞的水泥路讓群眾(zhong) 看到了希望,動了心。在村“兩(liang) 委”幹部的努力下,364戶群眾(zhong) 陸續搬出“窮窩”,迎來了幸福的曙光。

  “以前住的都是石頭堆砌的小平房,要騎馬才能走出山溝。現在吃得飽、穿得暖、路平了、房子也寬敞了,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都是黨(dang) 和國家給我們(men) 的,我們(men) 記在心裏,更要靠奮鬥把日子過得更紅火。”村裏的次仁曲珍老人時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

  為(wei) 群眾(zhong) 增收致富出謀劃策

  人搬出來了,如何寫(xie) 好“穩得住”這“後半篇文章”,是擺在達若村黨(dang) 支部麵前的又一道難題。人均年收入不足1300元,沒有村集體(ti) 經濟要如何逆襲?

  達若村黨(dang) 支部提出“支部凝聚互助共建、黨(dang) 建引領扶貧脫困”的工作思路,積極搶抓新農(nong) 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機遇,按照“黨(dang) 支部+公司+農(nong) 戶”的模式,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

  2009年,達若村在爭(zheng) 取到國家投資80萬(wan) 元的基礎上,又組織村民自籌40萬(wan) 元,購置了大型裝載機、碎石機、攪拌機、翻鬥車,組建了達若村農(nong) 牧民施工隊,成立了達若村采砂廠和石材廠,當年便盈利20萬(wan) 餘(yu) 元,帶動70戶群眾(zhong) 戶均增收2800餘(yu) 元。

  看到增收致富希望的群眾(zhong) ,有了入股的想法。達若村黨(dang) 支部趁熱打鐵,整合各類資源,鼓勵村民入股,糌粑加工廠、鄉(xiang) (鎮)小型農(nong) 田項目、近千畝(mu) 重點區域生態公益林、新農(nong) 村示範點建設項目等集體(ti) 經濟實體(ti) 先後投資建成,集體(ti) 經濟固定資產(chan) 達到1100萬(wan) 餘(yu) 元,村民們(men) 獲得了豐(feng) 厚報酬。

  一家富不算富,家家富才算富。達若村村民抱著“我們(men) 村是在政府的幫助下富起來的,現在我們(men) 生活條件好了,也要幫助我們(men) 的鄰村一起富起來”的想法,於(yu) 2017年開啟了對約日村和普然村的幫扶之路。目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50餘(yu) 萬(wan) 元,協助約日村、普然村開辦農(nong) 家樂(le) 43家,帶動220戶群眾(zhong) 戶均增收近1萬(wan) 元。

  引導群眾(zhong) 樹新風“富腦袋”

  “錢袋”鼓起來了,“腦袋”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行。為(wei) 引導部分群眾(zhong) 過好當下幸福生活,村“兩(liang) 委”幹部從(cong) 自身做起,帶頭修建圍欄圈養(yang) 牛羊,將家人的生活與(yu) 牲畜分離開來;安裝浴室熱水器,督促家人養(yang) 成勤洗手愛洗澡的好習(xi) 慣。

  有了村“兩(liang) 委”幹部的良好示範,村民也開始改變自身的生活習(xi) 慣。借此東(dong) 風,達若村黨(dang) 支部迅速動員村民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去陋習(xi) 、樹新風,實施“廁所革命”,實現人畜分離,村容村貌從(cong) 此煥然一新。

  2015年,達若村黨(dang) 支部提出新的發展目標,主動關(guan) 停砂石廠,參與(yu) 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著手修複生態環境。先後投資300餘(yu) 萬(wan) 元在周邊山坡種植經濟林、景觀林200畝(mu) ,鼓勵引導群眾(zhong) 緊抓317國道帶來的客流和商機,發展庭院經濟,通過開辦售貨商店、藏家樂(le) ,吃上“生態旅遊飯”,小村莊換上了綠色新裝,紮曲河畔又添生態新景。

  如今,“有事找黨(dang) 支部、找黨(dang) 員幹部”已成為(wei) 村民的共識,樹立文明新風、過好當下幸福生活成了共識,讀書(shu) 看報、主動學習(xi) 新技術成為(wei) 了村民人人追求的新時尚,老百姓更願意在黨(dang) 和政府的領導下,共同構建美麗(li) 家園。

  “一名黨(dang) 員就是一麵旗幟,一個(ge) 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今天的達若村黨(dang) 支部堅強有力、集體(ti) 經濟發展壯大、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社會(hui) 持續和諧穩定,人民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