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讓幸福更有底色
用上智能手機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
藏東(dong) 電網與(yu) 阿裏電網聯網工程。
墨脫縣背崩鄉(xiang) 群眾(zhong) 在茶山采茶。
和諧盛世,幸福西藏。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在高原大地化作前行的力量,新時代幸福民生的畫卷正在雪域高原徐徐展開。
脫貧攻堅、教育、醫療、就業(ye) ……每個(ge) 詞背後所對應的數據,濃縮成喜洋洋的“幸福”二字。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西藏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wei) 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接連出台一項項惠民政策,相繼落地一筆筆民生支出,推動教育醫療就業(ye) 等民生事業(ye) 不斷發展,取得脫貧攻堅全麵勝利。
千百年來,絕對貧困問題一直束縛著西藏。如今,高原兒(er) 女已徹底擺脫。
貢覺曲珍,是土生土長的隆子縣紮日鄉(xiang) 人,見證了脫貧攻堅給家鄉(xiang) 帶來的巨大變化。2018年,紮日鄉(xiang) 的農(nong) 牧民通過務工和國家邊境補貼實現了全鄉(xiang) 脫貧。脫貧後的貢覺曲珍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在海拔27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種植茶葉,發展傳(chuan) 統的藏白酒、藏香、竹器加工等產(chan) 業(ye) 。
“現在我們(men) 紮日鄉(xiang) 已經是遠近聞名的邊境小康村了。村民的住房都建得很漂亮,幼兒(er) 園、醫院基礎設施健全,從(cong) 隆子縣到紮日鄉(xiang) 的柏油路已建好,過去七八個(ge) 小時的路程縮短到了三個(ge) 多小時。還有產(chan) 業(ye) 園可以增收致富,鄉(xiang) 裏的年輕人都願意留在家鄉(xiang) 工作生活。”貢覺曲珍介紹。
“鄉(xiang) 裏的茶園已經有200多畝(mu) ,2020年第一批培育的高山古茶葉生產(chan) 出成品,銷路不錯。今後打算逐年擴大種植麵積,穩紮穩打。”貢覺曲珍謀劃著下一步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
從(cong) 貧困鄉(xiang) 到小康村,從(cong) 荒山坡到產(chan) 業(ye) 園,紮日鄉(xiang) 的發展是西藏脫貧攻堅的一個(ge) 縮影。在這場上下齊心的攻堅戰中,經第三方評估,西藏脫貧攻堅群眾(zhong) 滿意度達99%以上。2020年10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向全世界宣告:西藏曆史性消除絕對貧困。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吳英傑說,西藏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扶貧工作和西藏工作重要論述在西藏的成功實踐,是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在西藏的有力體(ti) 現,是黨(dang) 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生動展示。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74個(ge) 貧困縣(區)全部摘帽,62.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均純收入從(cong) 2015年底的1499元增加到2019年的9328元。2020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8元,比上年增長12.7%,連續18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近5年增速保持在13%左右,增速均居全國第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56元,比上年增長10%。
與(yu) 此同時,推進農(nong) 牧區水、電、路、氣、訊、郵政、廣播電視、優(you) 化環境為(wei) 主的綜合整治工程,鄉(xiang) 村麵貌發生徹底改變;通過實施農(nong) 牧民安居、城鄉(xiang) 保障房建設等係列工程項目,2020年廣大農(nong) 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麵積達41.46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麵積達33.4平方米,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創業(ye) 就業(ye) 讓幸福更有質感
在那曲市申紮縣博翔時代廣場,一家名為(wei) “嘎亞(ya) 卓”的服裝店裏,格桑次仁正忙著招呼客人。“多虧(kui) 了自治區針對高校畢業(ye) 生創業(ye) 出台的各項補貼扶持政策,為(wei) 我們(men) 減輕了房租水電等負擔。很幸運,我們(men) 出生在這個(ge) 偉(wei) 大的國家,成長在最好的時代。”格桑次仁懷揣著夢想,畢業(ye) 後返回家鄉(xiang) 開了服裝店,主營藏式服裝服飾,收入非常可觀。
作為(wei) 民生之本、穩定之基、發展之源,就業(ye) 與(yu) 千家萬(wan) 戶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guan) 。如同格桑次仁自主創業(ye) 一般,高原大地上時時刻刻都在上演著一個(ge) 個(ge) 充滿激情的創業(ye) 就業(ye) 故事:森布日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安置戶仁卓,通過培訓,正式從(cong) 牧民變身為(wei) 產(chan) 業(ye) 工人;隆子河畔的溫室大棚裏,索朗普珍正忙碌著侍弄白菜、黃瓜等蔬菜;古格遺址下,阿裏地區劄達縣托林鎮波林村村民白瑪加布在糌粑加工廠裏包裝成品……
近年來,西藏堅持政府、社會(hui) 、企業(ye) 多渠道解決(jue) 就業(ye) ,進一步完善政策保障和就業(ye) 服務,鼓勵高校畢業(ye) 生市場化就業(ye) ,推動農(nong) 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ye) ,持續加大困難群體(ti) 就業(ye) 創業(ye) 幫扶力度,為(wei) 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ye) 奠定了基礎。資料顯示,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率連續五年保持在95%以上、2020年達到99%。
發展產(chan) 業(ye) 是有效帶動就業(ye) 之舉(ju) ,也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本。
在黨(dang) 中央親(qin) 切關(guan) 懷和全國大力支援下,西藏不斷把內(nei) 地先進的發展模式、發展經驗與(yu) 西藏實際相結合,圍繞高原生物產(chan) 業(ye) 、旅遊文化產(chan) 業(ye) 、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綠色工業(ye) 、現代服務業(ye) 、高新數字產(chan) 業(ye) 、邊貿物流業(ye) ,確立“3+4”產(chan) 業(ye) 發展思路,創新出符合西藏特點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經過五年的產(chan) 業(ye) 培育調整,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持續補齊建強,三次產(chan) 業(ye) 比例由“十二五”末的9∶32.8∶58.2調整為(wei) 7.9∶42∶50.1,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
數據表明,去年,農(nong) 牧民參與(yu) 鄉(xiang) 村旅遊就業(ye) 8.6萬(wan) 人,年人均增收4300元。僅(jin) 今年一季度,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475.7億(yi) 元,同比增長17.5%,兩(liang) 年平均增速8.9%;“3+4”產(chan) 業(ye) 增加值99.7億(yi) 元。
民生保障讓幸福更有溫度
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遏製,包蟲病等肆虐西藏的地方病得到曆史性消除和防治;生活在海拔4800米以上的藏北群眾(zhong) ,通過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走出“生命禁區”;全區人均預期壽命由35.5歲增加到71.1歲……
這一組組力透紙背的事實與(yu) 數據,對生活在“世界屋脊”的人來說堪稱奇跡,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ge) 奇跡,更能說明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的幫助下,西藏公共醫療服務網絡不斷完善,許多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治療。”昌都市藏醫院消化內(nei) 科副主任醫師澤仁永宗說,“這一普惠西藏全區的國家醫療政策,值得稱頌。”
據了解,目前西藏已建立起健全的醫療服務、婦幼保健、疾病防控等服務體(ti) 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達1642家,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1家。每千人床位數4.9張,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5.89人。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使各族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醫療衛生網遍布城鄉(xiang) ,鄉(xiang) 鄉(xiang) 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孕產(chan) 婦死亡率下降到48/10萬(wan) ,嬰幼兒(er) 死亡率下降到7.6‰,均為(wei) 曆史最低值。400多種較大疾病不出藏就能治療。
與(yu) 全麵發展的健康西藏一樣,教育事業(ye) 、公共文化、社會(hui) 保障等一係列民生事業(ye) 均得到全麵發展。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全麵加強,義(yi) 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實現全覆蓋,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實現,長期存在的輟學問題曆史性“清零”,“5個(ge) 100%”目標全麵完成。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如期完成,西藏教育進入了更加聚焦“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人、怎麽(me) 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發展的新階段。
——廣播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99%以上,五年來獲得各項國際國內(nei) 賽事獎牌231枚,是“十二五”的1.6倍,充分展現了高原各族兒(er) 女團結拚搏、勇創佳績的時代風采。
——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金標準從(cong) 每人每月140元提高至185元,企業(ye) 退休人員養(yang) 老金標準位居全國前列。城鄉(xiang)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應保盡保,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年10164元和4713元,各族人民享受到最全麵、最特殊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
民生工程有“溫度”,百姓幸福才有“熱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今年,結合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和“三更”專(zhuan) 題教育,區黨(dang) 委、政府以開展“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為(wei) 具體(ti) 抓手,正著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我們(men) 堅信在偉(wei) 大時代,民生不斷改善的幸福畫卷必將繼續大書(shu) 特書(shu) ……
(圖片均由本報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