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祁連山下“阿柔逗曲”傳承人:用羊糞蛋記錄的“財富”不能丟

發布時間:2021-07-07 10: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祁連山下“阿柔逗曲”傳(chuan) 承人:用羊糞蛋記錄的“財富”不能丟(diu)
圖為(wei) 格熱參加逗曲大賽。(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夏日高原,晴空萬(wan) 裏。在位於(yu) 祁連山腹地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阿柔草原,記者見到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阿柔逗曲”的傳(chuan) 承人格熱。

  “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會(hui) 唱酒曲,都是在放羊放牛的時候跟當地老人們(men) 學的,17歲之後才開始學逗曲,我非常喜歡唱,尤其在宴席上。”操著不太順溜的漢語,格熱說起了學習(xi) 逗曲的故事。

  “阿柔逗曲”主要流傳(chuan) 在祁連山腹地阿柔草原、峨堡及周邊鄉(xiang) 鎮村落,距今已有270多年的曆史。“阿柔逗曲和其他逗曲不一樣,必須是三段以上才行,而且唱詞也不能重複。”格熱說。


圖為(wei) “阿柔逗曲”愛好者在傳(chuan) 習(xi) 所學習(xi) 。(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格熱介紹,“阿柔逗曲”多元一體(ti) ,即有共性,又有不同地方的差異性,形成了同一曲調不同唱詞,或同一唱詞不同曲調的演唱形式。逗曲在藏語中稱“喜合”,其曲調與(yu) 安多地區的酒歌相同,是藏族眾(zhong) 以形象生動、比喻誇張的語言相互對答、相互逗唱的一種對唱方式。

  祁連縣文化館館長趙元順介紹,“阿柔逗曲”歌詞一般采用動物、山川、景物或其他做比喻。傳(chuan) 承以社會(hui) 性、鬆散型為(wei) 特征,多半以宴席傾(qing) 聽或口口相傳(chuan) 為(wei) 主。在藏族婚禮宴席、過年、過節,一般以對唱為(wei) 主要形式。逗曲的旋律為(wei) 自由的節拍和嚴(yan) 密有序的律動構成悠揚遼闊、舒展豪放的音樂(le) 形象,充分表現了自由奔放的草原民族特色。

  “我沒有上過學,不認識藏文,學起來很難,當時就用小錄音機到別人家的宴席上錄回家學,那時候連兩(liang) 節電池都買(mai) 不起,很多時候把電池放在‘塔垮’(藏語,意為(wei) 爐子)上烤熱,有了電後繼續聽、練習(xi) 。”格熱回憶道。


圖為(wei) “阿柔逗曲”愛好者在傳(chuan) 習(xi) 所學習(xi) 。(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因為(wei) 喜歡,格熱一有時間就琢磨逗曲,原本不認識幾個(ge) 大字的他,為(wei) 了學好逗曲,努力學習(xi) 藏文。“現在,所有逗曲的藏文我都能認識且會(hui) 唱。逗曲有個(ge) 特點,就是在宴席上對唱時不能重複歌詞,一重複你就輸了。”格熱說。

  “我曾經這樣記錄過我會(hui) 唱的逗曲,就是在放羊的時候把所有學會(hui) 的逗曲都唱一遍,每唱一首我就撿一個(ge) 羊糞蛋,晚上回家後在兜裏摸出所有的羊糞蛋數了一遍,總共是314個(ge) ,也就是說我已經會(hui) 唱314首逗曲了。對我來說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這一兜兜羊糞蛋了。”說罷,格熱哈哈哈地笑了起來。

  通過多年的鑽研和努力,格熱的唱功日漸成熟,漸漸的他走出海北、走出青海,在去北京、甘南等地的演出比賽中多次獲獎。從(cong) 那時起,他就帶著熱愛逗曲的年輕人一起學習(xi) 、創作、傳(chuan) 承。


圖為(wei) 格熱(前排左二)在逗曲比賽中當評委。(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2007年“阿柔逗曲”被列為(wei) 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項目,“阿柔逗曲”展影中心於(yu) 2010年成立,2011年格熱被評為(wei) “阿柔逗曲”省級傳(chuan) 承人。2016年以來,格熱在當地“阿柔逗曲”傳(chuan) 習(xi) 所培訓學員350人左右,目前已有徒弟63名,他們(men) 當中有好幾個(ge) 都有了自己的徒弟。

  “目前我們(men) 已經成功舉(ju) 辦了8屆全省逗曲大賽,來自果洛、黃南、海西、海東(dong) 等地區的選手來參賽,比的都是我們(men) 三段式的‘阿柔逗曲’。”格熱說。

  2020年12月“阿柔逗曲”被列為(wei)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項目。“經過多年的努力,祁連縣文化傳(chuan) 承讓‘阿柔逗曲’大放異彩,成為(wei) 藏族群眾(zhong) 世代相傳(chuan) 、活態流傳(chuan) 的人類精神財富。”趙元順說。

  “今年我們(men) 計劃舉(ju) 辦全國範圍的逗曲大賽,邀請西藏、雲(yun) 南、四川等省州的逗曲傳(chuan) 唱人來交流學習(xi) ,我想著‘阿柔逗曲’成了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那我們(men) 就要打開懷抱,讓全國的人來學習(xi) 和感受這個(ge) 文化的魅力。”格熱說,他不想讓自己在困難時期用羊糞蛋記錄的“財富”丟(diu) 掉,他想讓“阿柔逗曲”走進學校,讓孩子們(men) 感受和學習(xi) 文化精髓。

  “我們(men) 現在的傳(chuan) 承隻是小範圍的,傳(chuan) 承得不好。孩子們(men) 現在都能受到很好的教育,要是每周給他們(men) 上一堂逗曲課,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們(men) 感受到這個(ge) 文化的魅力,或許就會(hui) 有更多的孩子對‘阿柔逗曲’感興(xing) 趣,趁他們(men) 年齡還小的時候去學習(xi) ,學的東(dong) 西也不容易忘,隨著時間推移就會(hui) 融入到身體(ti) 和血液裏,這樣才能說是傳(chuan) 承了。”格熱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