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天路看變遷丨僜人脫貧記:從深度貧困村到邊境小康村
西藏林芝察隅縣邊陲小鎮的京都村,這是一個(ge) 以僜人為(wei) 主的村莊,曾經是察隅縣的深度貧困村。自從(cong)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短短幾年的時間,京都村探索出符合本村實際的精準扶貧新路子,村民們(men) 的小康路越走越寬,實現了從(cong) 深度貧困村到邊境小康村的蝶變。
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京都村,位於(yu) 喜馬拉雅山脈與(yu) 橫斷山脈過渡地帶的藏東(dong) 南高山峽穀區,海拔隻有1500多米,這裏氣候濕潤、植被茂盛、景色宜人。盛夏時節,記者來到京都村,在村口就看到了連成片的獼猴桃樹,一個(ge) 個(ge) 套著袋的紅心果、黃心果掛滿枝頭,不少村民正在地裏忙碌著。
依靠政府幫扶的獼猴桃產(chan) 業(ye) 和開車跑運輸,達讓龍一家人年收入10多萬(wan) 元,和2017年以前的生活相比,可以說發生了改天換地的變化。林芝市察隅縣是僜人的主要聚居區,在這裏生活的僜人有1600多人。
解放前,僜人居住在深山老林,過著原始的生活;西藏民主改革後,在黨(dang) 和政府的幫助下,僜人走出深山,遷居到河穀地帶,有了房屋和田地。
脫貧攻堅戰的實施,使僜人群眾(zhong) 再次實現了曆史的跨越,徹底告別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現在,居住著25戶僜人群眾(zhong) 的京都村已經是當地遠近聞名的邊境小康村,漂亮的村莊、整潔的道路、興(xing) 旺的產(chan) 業(ye) ,行走在今天的京都村,很難想象就在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前,這裏還是另一番景象。
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黨(dang) 委書(shu) 記 向巴次仁:京都村的話以前20個(ge) 行政村裏麵也是最落後,而且是一個(ge) 喝酒成性的一個(ge) 村莊。原來(下午)三點過了,我沒辦法來,都喝醉了,都沒一個(ge) 是站著的,沒法幹活。
2001年,村民從(cong) 人多地少、發展空間有限的老村子搬遷來到京都村。
原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京都村村委會(hui) 主任 阿胖:京都村剛搬過來的時候,整個(ge) 村是低保戶。2015年整個(ge) 村24戶,18戶是貧困戶。
生活貧困、沒有增收渠道和致富門路,這讓時任村委會(hui) 主任的阿胖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深入實施,2017年,林芝地區因地製宜啟動了邊境小康村建設工程,在改善邊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的同時,針對性地狠抓扶誌工作,激發貧困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的內(nei) 生動力,這讓阿胖看到了希望。
瞅準當地的便利條件,阿胖和妻子在當地政府和駐村幹部的幫助下創辦起養(yang) 豬合作社,並且帶動十幾戶村民們(men) 參與(yu) 其中。
原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京都村村委會(hui) 主任 阿胖: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我們(men) 自己也動起來,幹起來。國家對我們(men) 那麽(me) 好,繼續等靠思想也不行,自己也動,我們(men) 自己也要努力,勇敢地堅強地幹起來。
養(yang) 殖合作社依山而建,獨特的地理優(you) 勢,還有山林裏不計其數的野豬,讓阿胖的心思開始活泛起來。通過放養(yang) 藏香豬,並與(yu) 野豬交配繁殖,養(yang) 殖合作社裏多了一個(ge) 新品種,阿胖給它們(men) 取了個(ge) 極具地域特色的名字——“僜香豬”。幾年下來,合作社已經出欄200多頭“僜香豬”,訂單也是源源不斷。
雇傭(yong) 貧困戶務工,教貧困戶養(yang) 殖,由貧困戶按股分紅,“合作社+建檔立卡戶”的模式,使合作社成為(wei) 許多貧困群眾(zhong) 撬開致富之門的金鑰匙。僅(jin) 僅(jin) 三年時間,全村的建檔立卡戶就全部脫貧了。
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京都村村民 賈望龍:我掙了三萬(wan) 多,今年我想比去年掙多一點。
原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京都村村委會(hui) 主任 阿胖: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我們(men) 老百姓今天的幸福。感謝習(xi) 總書(shu) 記,非常感謝,帶給我們(men) 老百姓這麽(me) 好的一個(ge) 產(chan) 業(ye) ,這麽(me) 好的一個(ge) 政策。作為(wei) 致富帶頭人,我下一步一定要把村民帶好,走上去一起富起來。
如今的京都村,獼猴桃、耙耙柑、養(yang) 豬、養(yang) 雞等多種多樣的產(chan) 業(ye) 齊頭並進,成為(wei) 群眾(zhong) 致富的堅實依托。
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京都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廖澤路:2020年(京都村)的人均年純收入是19762元,人均現金支配可收入就是16210元。首先要感謝習(xi) 主席對我們(men) 這邊西藏同胞們(men) 一種特殊的關(guan) 懷,給予我們(men) 這麽(me) 好的政策。
(總台央視記者 薛晨 王新琦 西藏台 花地敏 林芝台 察隅台 吳焰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昌都洛隆縣:特色產業托起致富夢
今天(8月7日)的《重走天路看變遷》係列報道,我們帶您走進西藏昌都市洛隆縣,這裏曆史上就是茶馬古道重鎮,有著“藏東糧倉”的美譽。[詳細] -
西藏多部門聯合解讀高校畢業生就業及民營企業優惠政策
西藏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及民營企業相關優惠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6日在拉薩舉行,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財政廳、人社廳、發改委等部門聯合解讀發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