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步小康路 幸福滿高原——阿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全麵小康路上一個(ge) 也不能少。
黨(dang) 中央作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jue) 定以來,阿裏地區各級黨(dang) 政組織和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頭等大事、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統籌整合人力、物力、財力助推脫貧攻堅,解決(jue) 區域性整體(ti) 貧困邁出堅實步伐,曆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
2016至020年,阿裏地區累計減貧6124戶23293人,貧困發生率從(cong) 2015年的28.7%下降到0,全地區139個(ge) 貧困村(居)全部退出,噶爾、日土、普蘭(lan) 、劄達、革吉、改則、措勤7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2020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892元,阿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2016年、2017年榮獲全區綜合評價(jia) 良好市地,2018年、2019年榮獲全區綜合評價(jia) 優(you) 秀市地。
短短5年時間裏,這片以高寒缺氧、地廣人稀而聞名的土地,就此發生了深刻而顯著的變化。無數群眾(zhong) 告別貧困、挺直腰板,昂首闊步在小康之路上,用勤勞的雙手繪就出一幅徐徐打開的獨屬於(yu) 藏西高原的幸福畫卷。
產(chan) 業(ye) 扶貧治窮根
8月的噶爾縣,紅柳花開,綠樹成蔭,處處迸發著勃勃生機。
在噶爾縣生態產(chan) 業(ye) 園裏,來自左左鄉(xiang) 的加布正在細心地給植株繞秧。從(cong) 他熟練的手法來看,很難想象就在4個(ge) 月前,他還僅(jin) 僅(jin) 是個(ge) 隻會(hui) 放羊的牧區漢子。
噶爾縣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是康樂(le) 新居的配套產(chan) 業(ye) 項目,總投資9000餘(yu) 萬(wan) 元,建設了215座溫室大棚,包括各類蔬菜、水果和鮮花大棚,以及花卉展示售賣區,每年收取租金90餘(yu) 萬(wan) 元,解決(jue) 就業(ye) 近百人,並且還在逐年遞增。群眾(zhong) 在園區就業(ye) 不僅(jin) 能賺取工資,還能接受專(zhuan) 業(ye) 培訓,學到種植技術。
“當時,我也是聽鄉(xiang) 親(qin) 說園區裏能掙錢還能學技術才過來的,來了之後非常滿意,一個(ge) 月工資有6000元,實在找不到比這裏更好的工作了。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多向老師學習(xi) ,靠自己的本事改善家裏的生活。”加布樂(le) 嗬嗬地說道。
放下羊鞭,學到技術,種上蔬菜,領取工資——加布的新工作新生活,實在很不錯。
近年來,阿裏地區堅持正確處理好發揮優(you) 勢和補齊短板,農(nong) 牧民城鎮就業(ye) 和就近就便、不離鄉(xiang) 不離土、能幹會(hui) 幹的關(guan) 係,把建產(chan) 業(ye) 、興(xing) 產(chan) 業(ye) 、富產(chan) 業(ye) 作為(wei) 確保貧困群眾(zhong) 穩定脫貧、長期脫貧、增收致富、建成小康的長久之策和固本之舉(ju) ,積極培育種養(yang) 業(ye) 、發展文化旅遊業(ye) 、民族手工業(ye) 、商貿流通業(ye) 等扶貧產(chan) 業(ye) 。
先後研究確定了“十三五”時期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85個(ge) ,概算總投資14.06億(yi) 元,2020年85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全部完工,投入運營82個(ge) ,投入運營率達96.5%。切實發揮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帶貧減貧作用,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製,85個(ge) 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利益聯結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13466人,82個(ge) 投入運營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帶動受益脫貧群眾(zhong) 17499人,實現人均增收1960元。2020年新建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24個(ge) ,總投資10274.4萬(wan) 元,全部開工建設,完工20個(ge) ,占83%。
通過抓住產(chan) 業(ye) 扶貧這個(ge) “牛鼻子”,科學合理謀劃產(chan) 業(ye) 發展布局,不斷培育壯大具有比較優(you) 勢的特色產(chan) 業(ye) 項目,引進專(zhuan) 業(ye) 技術和管理人才,規範經營管理,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產(chan) 品產(chan) 量質量,產(chan) 業(ye) 扶貧逐漸成為(wei) 了脫貧群眾(zhong) 持續增收致富的“穩定器”。
易地搬遷挪窮窩
推開確達位於(yu) 噶爾縣易地扶貧搬遷點康樂(le) 新居的家門,一應俱全的家具電器,精心裝修過的牆壁、地麵和陽光房映入眼簾,小康氣息撲麵而來。
過去的確達是改則縣物瑪鄉(xiang) 達熱村的一個(ge) 普通牧民,一家五口人擠在帳篷裏,靠著不多的牲畜勉強維持溫飽,一年到頭收入不到1萬(wan) 塊錢。常年沒有電,用水得自己到河裏挑,特別是在冬季,日子過得格外艱難。
2017年,確達一家的命運發生了重大轉折。這一年,他們(men) 全家搬入了易地扶貧搬遷新居,並在政府的安排下,確達在阿裏地區工商聯當起了保安,妻子也在康樂(le) 新居合作社裏找到工作,夫妻倆(lia) 一年下來有4萬(wan) 多元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
“在搬入新房子以後,我就知道苦日子已經遠去,小康生活真正來到了我們(men) 家。”確達由衷地說道:“現在也有穩定的收入,家裏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我一定要在工作崗位上多做一些實事,回報黨(dang) 和政府,為(wei) 阿裏的發展盡一份力量。”
不僅(jin) 是確達,全地區越來越多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都搬進了一套套寬敞明亮的新家,日子也過得越來越紅火。
“十三五”以來,阿裏地區統籌規劃安置點布局、民居設計、配套建設、村容村貌和產(chan) 業(ye) 發展,整合資金11億(yi) 元建成30個(ge)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成安置住房19.23萬(wan) 平方米。2019年7月,2101戶7786人全部搬遷入住。配套建設完成40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投入運營38個(ge) ,與(yu) 5593名搬遷群眾(zhong) 建立利益聯結機製。
堅持“挪窮窩”與(yu) “換窮業(ye) ”並舉(ju) 、安居與(yu) 樂(le) 業(ye) 並重,製發《阿裏地區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力度的實施意見》,認真指導各縣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深入調研確定2101戶7786人到人到戶精準幫扶措施。大力推進“十項提升工程”和商業(ye) 網點、便民超市、集貿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安置點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
同時,建立健全安置點黨(dang) 組織和自治組織,加強社區治理,提升服務管理能力。阿裏地區30個(ge)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中,新成立居委會(hui) 4個(ge) ,新設便民警務站2個(ge) ,新建黨(dang) 組織13個(ge) 和依托當地原有10個(ge) 黨(dang) 組織對搬遷群眾(zhong) 進行日常管理服務,並通過集中宣講、走村入戶等形式開展政策宣傳(chuan) 、思想引導,切實讓搬遷群眾(zhong) 適應新環境、融入新生活,變農(nong) 牧民為(wei) 城鎮居民,實現從(cong) “要我搬遷”向“我要搬遷”,“要我管理”向“我要管理”轉變,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思想穩定、生活幸福、安居樂(le) 業(ye) 。
轉移就業(ye) 促脫貧
在劄達縣底雅鄉(xiang) 食堂裏,人們(men) 總會(hui) 看見女廚師次仁桑姆忙碌的身影。她做出的飯菜美味可口,得到全鄉(xiang) 幹部職工的一致認可。
曾經次仁桑姆是當地的一名貧困戶,苦於(yu) 沒有一技之長,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當地政府得知她的情況,推薦她參加了劄達縣組織的在河北邯鄲進行的第三期酒店餐飲培訓,並順利取得了中式麵點師五級證書(shu) ,到底雅鄉(xiang) 食堂當上了專(zhuan) 職廚師。
“現在我每年收入超過了3萬(wan) 元,成功實現了脫貧,為(wei) 家裏減輕了很大的負擔,感謝黨(dang) 和政府,讓我從(cong) 什麽(me) 都不會(hui) 的普通農(nong) 牧民變成了一個(ge) 專(zhuan) 業(ye) 的廚師,我一定會(hui) 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hui) ,努力提高自己的廚藝,為(wei) 家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次仁桑姆開心地說道。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阿裏地區始終把就業(ye) 工作作為(wei) “六穩”“六保”工作之首,以保就業(ye) 、保民生、保穩定為(wei) 目的,以加強技能培訓、提高農(nong) 民工素質和就業(ye) 能力為(wei) 出發點,不斷提高就業(ye) 服務質量,以搭建就業(ye) 平台,創造就業(ye) 機會(hui) 為(wei) 突破口,不斷提高就業(ye) 工作水平,有力地促進了全地區就業(ye) 局勢和社會(hui) 的穩定。
阿裏地區成立了由地委、行署主要領導掛帥的就業(ye) 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hui) 議對做好就業(ye) 工作提出了具體(ti) 要求,明確了工作思路,為(wei) 工作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地區人社局多次深入7縣開展實地調研,結合各縣區實際確定了就業(ye) 目標任務,將就業(ye) 目標任務、責任落實到具體(ti) 縣和人,形成了阿裏地區就業(ye) 工作層層推進、層層落實的良好局麵。
2016—2020年,全地區累計舉(ju) 辦各類農(nong) 牧民技能培訓班486期21532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8275人次;培訓後實現就業(ye) 8562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2578人次;轉移就業(ye) 41356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13362人次,實現創收3.49億(yi) 元。落實地縣級幹部幫扶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製度,2016—2020年累計實現2252名阿裏籍應往屆高校畢業(ye) 生全就業(ye) ,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高校畢業(ye) 生265名。
通過紮實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和“以工代訓”培訓,積極強化思想宣傳(chuan) 引導,挖掘一批通過轉移就業(ye) 實現增收致富先進典型讓次仁加布、嘎日等脫貧群眾(zhong) 現身說法,教育引導脫貧群眾(zhong) 轉變思想觀念和就業(ye) 觀念,有效激發脫貧群眾(zhong)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ye) 、苦幹實幹的積極性,提高穩定就業(ye) 率,實現脫貧群眾(zhong) 從(cong) “要我脫貧”向“我要發展”轉變。
千淘萬(wan) 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今天的阿裏,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正處於(yu) 曆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那些勵誌而感人的脫貧典型故事,還在不斷地上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農科院第十批駐村工作隊農牧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截至目前,自治區農科院農業所第十批駐村工作隊共落實各類資金39萬元,累計為群眾辦實事10餘件。[詳細] -
青海玉樹:打造“生態+”模式 將生態優勢轉為經濟優勢
五年來,玉樹藏族自治州連續五年支農資金投入超億元,累計兌現生態補助獎勵資金58.26億元,建成合作化組織206個,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28個,“糧改飼”種植7.15萬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