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和特殊關(guan) 懷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全區各族幹部群眾(zhong) 齊心協力、奮發圖強,銳意改革、開拓進取,西藏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為(wei) 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西藏牢固樹立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全麵加強和改進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領導,實施了一係列最嚴(yan) 格的生態保護製度,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yu) 建設,為(wei) 建設美麗(li) 西藏作出了重大貢獻。
一、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是西藏環境保護事業(ye) 發展最快、生態保護與(yu) 建設成效最明顯的五年。進一步明確了西藏發展的戰略定位,將確保生態環境良好納入西藏工作指導思想,使西藏成為(wei) 重要國家安全屏障、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重要戰略資源儲(chu) 備基地、重要高原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基地。國務院批準實施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規劃(2008-2030年)》, 將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工程確定為(wei) 國家重點生態工程。西藏堅持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確立了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把確保生態環境良好和建設生態西藏作為(wei) 重要發展目標,召開了首次全區環境保護大會(hui) ,環保機構全麵升格,環境保護已經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點工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和區黨(dang) 委團結帶領下,西藏按照“五位一體(ti)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總體(ti) 布局,認真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堅持以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wei) 中心,堅守環境保護紅線、底線、高壓線。
從(cong) 召開首次全區環境保護大會(hui) ,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區各族人民一步一個(ge) 腳印用實際行動開展西藏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西藏在堅定不移建設美麗(li) 西藏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1. 加深了思想上的認識。隨著西藏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在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滿足後,西藏各族人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
2. 風沙治理成效顯著。荒漠生態係統得到有效治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麵積呈減少趨勢,林草複合措施固沙效果好,雅江河穀景觀生態得到改善。
3. 出台一係列健全的製度。近年來,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hui) 、自治區人民政府及政府有關(guan) 部門修訂了《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細則》《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以及《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實施〈國務院關(guan) 於(yu) 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jue) 定〉的意見》;出台了《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製定了《關(guan) 於(yu) 著力構築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關(guan) 於(yu) 建設美麗(li) 西藏的意見》《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考核辦法》等,為(wei) 西藏生態環境保護架構了環境法治體(ti) 係,紮實推進了西藏生態文明建設。
4.有效改善了環境質量。西藏林業(ye) 堅持把改善生態作為(wei) 根本方向,以自然保護區為(wei) 主體(ti) ,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等為(wei) 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初步建立,為(wei) 有效保護森林生態係統、濕地生態係統、荒漠生態係統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奠定了基礎。森林生態係統得到了有效改善,實現了森林麵積和蓄積量“雙增”目標;濕地生態係統得到了有效保護與(yu) 恢複,濕地麵積居全國第二位,自然濕地保護率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成為(wei) 濕地原生態保存最好的省區;林業(ye) 助力群眾(zhong) 增收成效明顯,鼓勵和引導農(nong) 牧民參與(yu) 林業(ye) 生態保護與(yu) 建設,讓群眾(zhong) 成為(wei) “生態衛士”,吃上生態飯、走上致富路。同時,推進森林防火及林業(ye) 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物植物保護與(yu) 自然保護區建設、“兩(liang) 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等林業(ye) 重點工程建設,不斷提升西藏生態係統的質量和穩定性。
二、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引領,共同創建美麗(li) 西藏
保護生態環境,任重而道遠。西藏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一樣,是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西藏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關(guan) 係到西藏的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也關(guan) 係到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發展西藏的生態建設與(yu) 環境保護事業(ye) 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未來的發展中,在黨(dang) 中央的堅強領導和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的正確引領下,西藏各族人民將繼續共同保護環境,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守護高原碧水藍天,共同創建西藏美好的明天。
1. 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生態文明建設最核心的就是要為(wei) 人民創造一個(ge) 良好的生態環境,所以要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堅持走保護優(you) 先、建設並重的路子。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的理念,正確處理保護生態和富民利民的關(guan) 係,切實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確保西藏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2. 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宣傳(chuan) 教育體(ti) 係。按照《西藏自治區環境宣傳(chuan) 教育行動綱要》逐步建立政府引導、多部門聯合、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的環境保護宣傳(chuan) 、教育網絡,同時,不斷擴大環境保護新聞宣傳(chuan) 影響力和輿論引導力,進一步豐(feng) 富環境保護文化產(chan) 品,舉(ju) 辦多層次環境保護宣傳(chuan) 活動,加強環境保護教育培訓,從(cong) 而提高公眾(zhong) 環境保護意識,提升環境保護宣傳(chuan) 教育創新能力和整體(ti) 實力。
3. 加快完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在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的今天,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大力推進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形成完善係統的生態修複、環境治理製度。對領導幹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chan) 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製,形成倒逼機製,切實把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實到行動上,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wei) 核心,以構建生態安全屏障為(wei) 抓手,以建設美麗(li) 西藏為(wei) 目標,以嚴(yan) 格環境監管執法為(wei) 手段,以加強環保能力建設為(wei) 基礎,全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
4.加強環境汙染防治。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著力解決(jue) 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 預防是環境保護的第一要務,也是最好的治理。要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wei) 底線、紅線、高壓線,調整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嚴(yan) 禁“三高”項目進藏,繼續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把綠色發展作為(wei) 西藏永恒的追求。
5.堅持城鄉(xiang) 環境汙染治理並重。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的亮點之一。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任務和要求之一即是生態宜居。在生態文明改革總體(ti) 方案中一個(ge) 重要方針就是堅持城鄉(xiang) 汙染治理並重。一方麵,要滿足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優(you) 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另一方麵,農(nong) 村的生態環境直接關(guan) 係到提供優(you) 質的生態產(chan) 品,與(yu) 城鄉(xiang) 居民的美好生活密切相關(guan) 。
5.實現生態共建共享,為(wei) 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chan) 生活環境。要以人民為(wei) 中心,把生態文化、生態倫(lun) 理、生態教育等盡快落實到人們(men) 的行動中,通過教育、宣傳(chuan) 等強化到每一個(ge) 個(ge) 體(ti) 的腦海中,最後形成每個(ge) 人的理論自覺和行動自覺。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我們(men) 要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的殷殷囑托,堅持保護優(you) 先、建設並重,堅守生態安全底線,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加強生態工程建設,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完善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加強環境監測執法,讓西藏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優(you) 美,讓西藏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共同創建西藏美好、幸福的明天。
(作者單位:中共林芝市委黨(dang) 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雪域高原的“富民故事”
和西嘎門巴村村民一樣,越來越多的西藏農牧民視良好生態為獨特資源,努力保護綠水青山,挖掘“生態+”潛力,探索“生態富民”的鄉村振興路。[詳細] -
科技+生態+致富 這條世界海拔最高高速公路背後故事多
這是一條生態路,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充分考慮高原生態的脆弱性及保護的重要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