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讓日子越過越美”
珞巴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西藏山南市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鄉(xiang) 鬥玉村,是該民族的聚居地,全鄉(xiang) 202戶中,珞巴族就有60戶。多年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下,這個(ge) 大山深處的小山村建成了小康村,群眾(zhong) 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走進鬥玉村平坦的水泥路,鱗次櫛比的藏式小院,以及獨具民族特色的太陽能路燈,讓人眼前一亮,不禁感慨:“邊境上竟有這麽(me) 漂亮的村莊。”
在村幹部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村民央金家。一進院就看見滿院的花草,央金熟練地使用電飯煲、電磁爐等在廚房準備午餐。而丈夫旺堆正陪著孩子們(men) 在客廳玩耍。客廳吊頂具有珞巴族特色,客廳內(nei) 擺放著實木家具,還有電視、冰箱等家用電器,民族元素和現代元素完美結合。
央金告訴記者:“托黨(dang) 和政府的福,我們(men) 村是小康示範村,村民們(men) 都住上了兩(liang) 層樓的‘小康房’。此外,黨(dang) 和政府還幫我們(men) 新修了道路,完善了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我們(men) 去年搬進這寬敞的新房,用這幾年外出務工掙的錢進行了裝修,住上了漂亮的房子。”
“現在政策好,增收渠道多,隻要勤勞努力,不愁掙不到錢。”央金把記者領到了不遠處的合作社——鬥玉村珞隅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合作社。該合作社2017年成立,主要開發以犀鳥茶為(wei) 主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
“合作社有炒茶車間、包裝車間、倉(cang) 庫和產(chan) 品展示間。炒茶設備和包裝設備都是從(cong) 異地采購的,是現代化的設備。”鬥玉村村委會(hui) 主任、合作社負責人頓珠向記者介紹,“不僅(jin) 如此,合作社還解決(jue) 了村裏部分群眾(zhong) 的就業(ye) 問題,有20多名群眾(zhong) 在合作社就業(ye) ,年人均增收一兩(liang) 萬(wan) 元。還有不少村民依托這裏美麗(li) 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民族風情,開起了家庭旅館、餐館,吃上了‘旅遊飯’。”
美了鄉(xiang) 村,富了農(nong) 家,近幾年,珞巴族民族文化也得到越來越多的保護和傳(chuan) 承。在鬥玉鄉(xiang) 文化室,收藏著關(guan) 於(yu) 珞巴族起源、發展變遷、服飾特色等資料。“近年來,我們(men) 成立了珞巴族服飾合作社,向人們(men) 展示和推廣珞巴族服飾,讓大家能更直觀、更全麵地了解珞巴族文化。”央金告訴記者,“村裏人都說,沒有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珞巴族就不可能有今天這麽(me) 好、這麽(me) 快的發展,是好政策讓我們(men) 的日子越過越美。”
“民族團結是各民族的生命線,我們(men) 一定會(hui)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自覺做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頓珠堅定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特色產業金融服務點亮阿裏農牧民致富路
“哞……哞……”近日,走進阿裏地區改則縣古木鄉珠瑪日村野血犛牛良種繁育專業合作社,老遠聽到了陣陣牛叫聲。[詳細] -
西藏啟動34個邊境村農村幸福院建設工程
近日,自治區民政廳、自治區財政廳聯合下發2021年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1.02億元,啟動11個邊境縣34個邊境村的農村幸福院建設工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