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良好的生態環境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圖為(wei) 從(cong) 布達拉宮鳥瞰拉薩主城區,城市風光秀麗(li) 。(資料圖) 江飛波 攝
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27日公布全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相關(guan) 情況。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趙昆說,西藏良好的生態環境夯實了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高原生物、清潔能源、綠色工業(ye) 、文化旅遊等綠色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趙昆介紹,“十三五”期間,西藏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到99%以上,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5年累計降低12.24%,地級以上城市細顆粒物全部達標,PM10、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分別降低40%、50%,沙塵天氣大幅減少。
西藏加快城鄉(xiang) 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十三五”時期累計落實投資28.23億(yi) 元(人民幣,下同),共建成投入運行32座汙水處理廠,日汙水處理能力達到31.16萬(wan) 噸,配套收集管網長度954公裏,全區設區城市、縣級以上城鎮汙水集中處理率分別達到96.28%和78.06%。
圖為(wei) 西藏納木錯湖邊的藏原羚休閑覓食。 江飛波 攝
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十三五”累計落實資金13.27億(yi) 元,共建成107座生活垃圾填埋場、89座轉運站、1座垃圾焚燒發電廠、1座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全區設區城市、縣級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63%和97.34%。
趙昆說,西藏不斷完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推動。經過3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形成了較為(wei) 完善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和管理體(ti) 係。截至2020年,西藏共建立自然保護地81處,占全區國土麵積的35.94%。現有各類自然保護地中,自然保護區47處,國家級森林公園9處,國家級濕地公園22處,地質公園3處。
圖為(wei) 科技團隊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種出“小森林”,其中超過7成成功越過5個(ge) 冬天。 江飛波 攝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西藏自治區率先在全國開展野生動物肇事補償(chang) 試點,2015年開展野生動物肇事補償(chang) 商業(ye) 保險試點工作,截至目前累計兌(dui) 現野生動物肇事補償(chang) 惠民資金9.6億(yi) 元。
趙昆介紹,西藏集中分布了許多特有的珍惜野生動植物。已記錄的野生植物9600多種,西藏特有植物1075種,各類珍惜瀕危保護野生植物383種。野生脊椎動物1072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219種。隨著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野生動植物保護成效顯現,絕大多數保護物種種群數量恢複性增長明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林芝察隅縣察隅鎮榮玉村舊貌換新顏
察隅縣上察隅鎮榮玉村離鎮上有19公裏,離縣城139公裏,全村有42戶164人。[詳細] -
西藏那曲:牧民的豐收
9月23日,那曲市尼瑪縣文部鄉文部南村村民開鐮收割農田裏的青稞。[詳細] -
耕地變良田 豐收底氣足
截至2020年底,昌都市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58.7萬畝,2021年正在建設17.5萬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