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增收致富歌 奏響鄉村振興曲
圖為(wei) 曲水才納淨土健康產(chan) 業(ye) 園內(nei) ,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正在葡萄種植基地內(nei) 忙碌。 拉薩融媒記者 王 雪攝
秋風送爽果飄香,又到一年豐(feng) 收時,高原大地沉浸在豐(feng) 收的喜悅中。近日,記者來到曲水才納淨土健康產(chan) 業(ye) 園,感受園區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記錄百姓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見證生態富民鋪就的幸福大道。
時下的園區內(nei) ,金黃色的萬(wan) 壽菊、嬌豔欲滴的玫瑰、色彩斑斕的大麗(li) 花和紫色的薰衣草林林總總,競相開放,呈現出萬(wan) 畝(mu) 花海翻騰的迷人畫麵。32歲的阿乃正在園區內(nei) 忙著管護花卉。阿乃是南木鄉(xiang) 村民,2018年經過培訓成為(wei) 園區的產(chan) 業(ye) 工人,如今每個(ge) 月能有4500元的收入。同阿乃一樣,許多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不僅(jin) 熟練地掌握了各類花卉、藥材和果樹的種植、管護和采摘技術,更是從(cong) 中實現了穩定的就業(ye) ,真正實現了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牧民增收。
“我是2018年到園區來工作的,之前在老家以傳(chuan) 統方式種植作物,到這邊正式成為(wei) 一名新型職業(ye) 化農(nong) 民,我感到很自豪。我在這裏學到了許多現代化種植技術,相信以後的日子一定會(hui) 越過越好。”談起未來,產(chan) 業(ye) 工人阿乃充滿信心。
才納藏語意為(wei) “菜源”。相傳(chuan) 吐蕃時期,文成公主為(wei) 此地送去菜種,才納因此得名。近年來,隨著才納淨土健康產(chan) 業(ye) 園的蓬勃發展,花卉、中草藥種植、觀光農(nong) 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深加工等產(chan) 業(ye) 也得到大力發展。這不僅(jin) 極大地解決(jue) 了當地群眾(zhong) 的穩定就業(ye) 和增收,也吸引了西藏部分農(nong) 林專(zhuan) 業(ye) 的高校畢業(ye) 生。白瑪德吉是土生土長的南木鄉(xiang) 人,畢業(ye) 於(yu)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2017年白瑪德吉應聘到園區內(nei) 的企業(ye) ,離家近、工資高,這讓她感到格外滿足。談起未來,白瑪德吉充滿希望地說:“現在在這裏工資也高了,離家也近,福利待遇也比較好,覺得很滿意。”
目前,園區共入駐5家企業(ye) ,直接帶動周邊380餘(yu) 名群眾(zhong) 就業(ye) 。白瑪德吉所在的企業(ye) 有兩(liang) 條生產(chan) 線,一條是用重瓣紅玫瑰製作鮮花餅等糕點,一條是用大馬士革玫瑰製作玫瑰護膚品。生產(chan) 所需要的玫瑰花是在園區內(nei) 種植再進行深加工。公司負責人起紅銀告訴記者,今年一共收獲了10噸玫瑰花瓣,相比往年增加了3噸,產(chan) 品的銷量也比往年有所提高。
起紅銀說:“公司的年銷售量達到200萬(wan) ,每天的產(chan) 量可以達到1萬(wan) 個(ge) 糕點。我們(men) 現有的員工中,5名是當地的大學生,7名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下一步我們(men) 會(hui) 吸納更多的當地的農(nong) 民群眾(zhong) 就業(ye) 。”
眼下,園區內(nei) 的850畝(mu) 葡萄進入采摘期,一串串晶瑩剔透、嬌豔欲滴的葡萄猶如翡翠瑪瑙般,著實讓人垂涎三尺。這個(ge)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葡萄種植園生產(chan) 的葡萄無論是口感還是營養(yang) 價(jia) 值都是時下最受市場歡迎的。今年種植園迎來了大豐(feng) 收,園區內(nei) 的工人們(men) 也格外忙碌。基地負責人李小平說:“葡萄掛果麵積在600畝(mu) 左右,預計今年的產(chan) 量是在400噸,相比去年增加了150噸左右,每天的用工量大概在40人左右。”
50歲的瑪瑪是才納村村民,以前家庭收入全靠他在外打零工,隨著葡萄種植園的建成,瑪瑪的工作也穩定下來。在他和園區工人們(men) 努力下,今年預計產(chan) 量相比去年增加近40%,瑪瑪感到格外高興(xing) ,“在這邊上班每天工資120元,補助50元。在黨(dang) 的好政策下,園區發展越來越好,今年葡萄結得很好,希望明年能更好,也希望自己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必須先行。據了解,園區構建了企業(ye) 、致富能人、合作社與(yu) 群眾(zhong) “利益共享”的聯動機製,共為(wei)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增收近3億(yi) 元,培養(yang) 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200人。目前園區種植藥材共計1337畝(mu) ,完成花卉種植共計500餘(yu) 畝(mu) ,經濟作物3490餘(yu) 畝(mu) ,2021年上半年人均增收3800元以上。依托黨(dang) 的好政策,才納鄉(xiang) 這個(ge) 原本不起眼的小鄉(xiang) 村一躍而起,變成了聞名遐邇的富裕鄉(xiang) 。
才納園區管委會(hui) 辦公室負責人普布旦增說:“園區采用公司加基地加農(nong) 戶的運行模式,不斷拓寬農(nong) 民增收就業(ye) 。在2021年上半年,增加就業(ye) 288人。下一步,我們(men) 會(hui) 繼續拓寬新型職業(ye) 化農(nong) 民的培訓渠道,讓老百姓掌握農(nong) 業(ye) 實用技術,不斷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此時,正是才納鄉(xiang) 最美好的季節,沐浴著秋日明媚的陽光,曬豐(feng) 收、話豐(feng) 收、享豐(feng) 收,村民的笑臉蕩漾著幸福,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努力繪就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壯美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一技在手 致富不愁
西藏把職業教育作為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堅持“以就業為向導,以服務為宗旨”加強技能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不斷加大投資力度,使廣大農牧民群眾子女和零就業家庭子女掌握一技之長。[詳細] -
西藏拉薩市林周縣強嘎鄉連布村:壯大村集體經濟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過去,連布村村民經濟收入偏低。近年來,村“兩委”班子成員積極轉變思路,改變工作方式方法,用科學的發展思路帶領群眾勤勞致富,推動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 [詳細] -
小小羊肚菌 撐起“致富傘”
近年來,山南市乃東區索珠鄉利用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建立產業振興黨支部,設立藏藥材種植、高山畜牧養殖、鄉村生態旅遊等黨小組,加強黨對產業發展的領導,增強產業發展的凝聚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