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他鄉挺好的!”——林芝朗縣拉多鄉村民外出務工記
中午12點,下班鈴聲一響,江蘇省鹽城市環保產(chan) 業(ye) 園街道一下子熱鬧了起來,索朗益西正和工友們(men) 一起有說有笑朝著食堂走去。“我帶了點犛牛肉幹,一會(hui) 兒(er) 我們(men) 一起嚐嚐。”索朗益西拍了拍自己的口袋說。索朗益西是西藏林芝市朗縣拉多鄉(xiang) 吉村村民,今年在黨(dang) 和政府勞務輸出的好政策下,索朗益西和拉多鄉(xiang) 18名村民一起前往江蘇省務工,成為(wei) 一名流水線工人。
村民觀念的轉變,在過去難以想象。“我太幸運了,多虧(kui) 有這個(ge) 機會(hui) 出來。”回想當初,索朗益西因為(wei) 沒出過遠門而有些猶豫,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才來到江蘇,現在決(jue) 定長期幹下去。今年,拉多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召開勞務輸出專(zhuan) 題部署會(hui) ,多次安排幹部逐戶進行走訪,講解勞務輸出相關(guan) 政策,介紹江蘇大型工業(ye) 園區基本情況,收集整理群眾(zhong) 外出務工意願。通過細致入微的思想工作和積極的組織動員,18名村民組成了拉多鄉(xiang) 曆史上第一批前往江蘇務工的隊伍,8月17日正式踏上了前往江蘇的務工之旅。
在前往江蘇的火車上,年輕的德吉曲珍夫妻倆(lia) 期待著新生活,他們(men) 通過手機上網,挑選衣服和生活用品等,一路有說有笑,在他們(men) 積極樂(le) 觀的帶動下,其他人緊鎖的眉頭也漸漸舒展開來。
“這裏的環境真好,我要發到群裏。”長達50多個(ge) 小時的車程並沒有讓德吉曲珍感到疲憊,到達園區後拿起手機拍照發到了村裏的微信群中。拉多鄉(xiang) 充分發揮第一批外出務工的示範引領作用,鼓勵他們(men) 把自己在江蘇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告訴大家。
“現在,好多村民打聽這邊的工資有多少,一些村民也想著過來打工呢。”拉多鄉(xiang) 勞務輸出領隊索朗堅村高興(xing) 地說。很快,拉多鄉(xiang) 第二批勞務輸出隊伍也將在一個(ge) 月後集中出發前往江蘇務工。
觀念在變,身份在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從(cong) 未改變。第一次發工資時,益西措姆通過網上購物給老家的父母買(mai) 了一部智能手機。“我一個(ge) 月能掙6000多元,給他們(men) 買(mai) 個(ge) 好點的手機,也方便和家裏人聯係。”出來打工前,益西措姆一家3口人靠種地放牧和農(nong) 閑時打零工為(wei) 生,收入不多。在拉多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的動員下,她第一批報名到江蘇打工,剛開始父母心裏沒底,擔心第一次到江蘇的女兒(er) ,通過手機視頻看到了女兒(er) 工作生活的環境後都很放心很支持。
“他們(men) 掙到了錢,一家人的生活都會(hui) 越過越滋潤,過上更好的日子不是夢。”索朗堅村滿懷信心地說。據了解,拉多鄉(xiang) 18名在江蘇務工的村民平均每月工資在5500元以上,最高的還拿到了6500多元。
“在這裏,隻要我們(men) 勤勞肯幹,多幹就會(hui) 多得,國慶期間很多人都不出去玩,假期的加班費還要更高一些。”正說著,益西措姆已經穿好了工裝準備上班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日喀則陳塘:民族團結花結出和諧幸福果
陳塘,中國境內最大的夏爾巴人聚居地,喜馬拉雅山脈深處珠峰東坡下的隱秘小鎮。[詳細] -
【第一書記話小康】恩惠苑裏的民生福祉
看到如今恩惠苑的變化,旦達直言自己當初來到這裏的目標還沒有完全實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