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承包”邁向“大經營”
新利平台訊 紮林村,位於(yu)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白朗縣洛江鎮,耕地1878.39畝(mu) ,是傳(chuan) 統的農(nong) 業(ye) 村。在過去,各戶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一直是“各家自掃門前雪”,農(nong) 田細碎化整合進展緩慢、群眾(zhong) 收入來源少、收入水平低。
圖為(wei) 紮林村購買(mai) 聯合收割機
麵對新的發展形勢,如何改變分散的小農(nong) 經營模式,提高農(nong) 業(ye) 產(chan) 出、解放勞動力成了放在村“兩(liang) 委”麵前的迫切問題。為(wei) 了改變現狀,2019年,紮林村黨(dang) 支部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契機,結合紮林村實際,通過“黨(dang) 建引領+合作社運營+黨(dang) 員帶頭+農(nong) 戶參與(yu) ”的模式,創辦了白朗縣紮爾林農(nong) 機服務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各農(nong) 戶以耕地或現金、勞動力入股,覆蓋全村35戶群眾(zhong) 、1880畝(mu) 土地。不僅(jin) 有效解決(jue) 了“誰來種田”和“怎樣種田”的問題,更讓群眾(zhong) 實現了增收致富的目的,走出了“小承包”逐步邁向“大經營”的發展之路。
圖為(wei) 紮林村開耕儀(yi) 式
合作社創建初期困難重重,資金短缺問題,就各方麵溝通、協調;村幹部素質不高,就組織知識培訓;業(ye) 務麵不廣,就加大宣傳(chuan) 力度;技術人員技能水平和服務能力不高,就邀請專(zhuan) 技教師為(wei) 作業(ye) 部技術人員授課。困難一點點克服,收益也在一點點顯現。合作社承接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項目——西南區青稞優(you) 質高效輕簡栽培技術集成與(yu) 示範,建成了2000畝(mu) “13-5171-7品係”種子種植基地,為(wei) 合作社發展增添了動力。
圖為(wei) 紮林村農(nong) 機合作社進行連片耕種作業(ye)
據紮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邊巴歐珠介紹,目前合作社總資產(chan) 達322.8萬(wan) 元,業(ye) 務範圍已發展至農(nong) 機作業(ye) 、人工種草、土地平整、客土改良、農(nong) 機維修以及化肥、農(nong) 藥、種子、地膜、農(nong) 機具銷售等方麵。
圖為(wei) 紮林村農(nong) 機合作社連片收割作業(ye)
全村農(nong) 機化綜合利用率提高了,春耕村播作業(ye) 也從(cong) 傳(chuan) 統的168名勞動力一個(ge) 月縮減為(wei) 30個(ge) 勞動力8天,除每畝(mu) 節約種子約10公斤外,全村外出務工人員也比以前增加了50%。據邊巴歐珠介紹,合作社組建以來,完成深耕深鬆秋翻作業(ye) 9480畝(mu) ,承接完成全托管作業(ye) 項目12000畝(mu) ,完成銷售“13-5171-7品係”種子33.92萬(wan) 斤,承接完成本村及周邊鄉(xiang) 鎮秋收打場作業(ye) 900畝(mu) ,實現總收入282.24萬(wan) 元,兌(dui) 現群眾(zhong) 分紅54.76萬(wan) 元,給群眾(zhong) 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效益,為(wei) 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打下了堅實基礎。(新利平台 記者/趙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轉型發展,增強鄉村振興新活力
在這裏,我們聆聽了76歲朗嘎老人講述的難忘歲月;在這裏,我們看到了甲瑪鄉日新月異、朝氣蓬勃的發展之勢。[詳細] -
“僜人女婿”帶領村民養豬致富
2020年4月,唐陽春自籌資金120餘萬元,與自更村村民新小龍一起在山上開始了200餘頭藏香豬的野生養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