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好,生活更美好——山南市瓊結縣建設美麗鄉村掃描
近年來,西藏山南市瓊結縣深入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以建設“美麗(li) 宜居、生態鄉(xiang) 村”為(wei) 目標,團結帶領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全麵開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奮力推進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繪就了一幅幅美麗(li) 鄉(xiang) 村新畫卷。
環境改善 美麗(li) 宜居
水泥路通到村,告別泥濘的土路;家家戶戶建起閣樓式衛生旱廁,再無需忍受下雨受潮、下雪受凍如廁的煩惱;修建防洪堤,不用擔心洪水的侵襲;牲畜集中圈養(yang) ,告別人畜混居……
這些,是開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瓊結縣瓊結鎮東(dong) 嘎社區發生的變化。
今年77歲的倉(cang) 決(jue) ,在國家補貼2000元的基礎上,自己出資3000元,建起了閣樓式衛生旱廁。她說:“以前的廁所沒有屋頂,下雨、下雪天沒法上廁所。現在的新廁所有屋頂,有門窗,什麽(me) 時候用都很方便。不光我家如此,村裏每家每戶都建起了新廁所。”
此外,倉(cang) 決(jue) 對牲畜集中圈養(yang) 也很滿意。她說:“牲畜養(yang) 在家裏,糞便到處都是。集中圈養(yang) 後,家裏衛生了,生活也更健康了。”
生活環境改善後,倉(cang) 決(jue) 一家的衛生意識也進一步提高,剛剛贏得了社區7月份的衛生流動紅旗。
東(dong) 嘎社區,是瓊結縣人居環境整治的示範村(社區)之一。2019年以來,瓊結縣先後在該社區實施了水土流失保護、綿羊集中養(yang) 殖暖圈、生態圍牆、村莊排汙、人畜分離等建設項目,全力打造美麗(li) 宜居東(dong) 嘎。
為(wei) 了實現這一目標,東(dong) 嘎社區建立了“黨(dang) 群共建、黨(dang) 總支牽頭、黨(dang) 支部負責、黨(dang) 員包片、群眾(zhong) 包段、評先選優(you) ”共建機製,持續開展“八清”“治髒”行動,協同推進整治私搭亂(luan) 建、亂(luan) 堆亂(luan) 放柴火飼料飼草等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治亂(luan) ”行動,以戶廁改造、庭院改造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治差”行動,以安裝太陽能路燈、倡導垃圾分類、更新陳舊設施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治舊”行動,提高居民衛生意識,淨化美化社區環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東(dong) 嘎社區幹部群眾(zhong) 的共同努力下,該社區被評為(wei) 2020年度自治區級“美麗(li) 宜居示範村”,為(wei) 該縣全麵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積累了經驗、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
產(chan) 業(ye) 強村 生活富裕
瓊結縣拉玉鄉(xiang) 強吉村,是美麗(li) 休閑村(社區)的代表村。得益於(yu) 人居環境整治,2019年,強吉村被評為(wei) 自治區級“美麗(li) 休閑示範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村、富裕村。“我們(men) 取得的這些成績,得益於(yu) 黨(dang) 和政府帶領大家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該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嘎多向記者說起村裏的變化。
近年來,瓊結縣以建設有曆史記憶、有地域特色的美麗(li) 宜居村莊為(wei) 導向,在保持原有自然曆史風貌基礎上,加大了對強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廁所整治、村莊水環境治理、村莊綠化、村莊亮化和通村公路衛生整治。修建了5處環保封閉式垃圾收集房,確立了每周一大掃除製度,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以及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
今年40歲的洛桑群宗,是該村公路養(yang) 護員,每周一至周五負責打掃責任片區鄉(xiang) 村公路的衛生,僅(jin) 此一項年收入就有1萬(wan) 元。“道路幹淨了,村子也更美了,來我們(men) 這兒(er) 旅遊的人多了,我們(men) 的收入也增加了。”洛桑群宗高興(xing) 地告訴記者,“現在,村裏有37戶人家辦起了民宿,年戶均增收1萬(wan) 元左右。”(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除組建旅遊合作社外,今年3月,強吉村組建了瓊結縣強欽青稞酒釀製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打造集強欽青稞酒、強欽莊園、強欽林卡的鄉(xiang) 村旅遊示範村落。作為(wei) 山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強欽青稞釀製技藝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嘎多想利用這一手藝帶領群眾(zhong) 致富。“現在好了,在黨(dang) 和政府支持下,村裏建起了青稞酒廠,我的手藝有了用武之地,就能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嘎多對記者說,“去年,我們(men) 村的年人均收入達16400元,隨著產(chan) 業(ye) 發展越來越興(xing) 旺,今年大家的收入會(hui) 更多。”
生態優(you) 美 鄉(xiang) 風文明
綠樹成蔭,溪水潺潺的瓊結縣加麻鄉(xiang) 昌嘎村,是自治區級生態村。
曆史上,昌嘎村就以森林茂密出名,但後來被當地群眾(zhong) 砍伐一光。綠洲成了荒灘,令人惋惜。近年來,該村以被列入“全區重點區域造林綠化工程”為(wei) 契機,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將林地麵積擴大到了6463.84畝(mu) 。
林地麵積擴大,不僅(jin) 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還提高了當地群眾(zhong) 的經濟收入。
為(wei) 了降低植樹造林成本,該村於(yu) 2014年建起了苗圃基地。如今,該村群眾(zhong) 巴桑已在苗圃基地就業(ye) 達7年。在工作中,巴桑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ti) 會(hui) 越來越深。
“在苗圃基地上班每月收入很穩定。”巴桑說,“這些年,苗圃基地種的苗長成了樹,美化了村子,帶動了大夥(huo) 致富。”
“近年來,村民的收入不斷提高,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於(yu) 苗圃基地收入。”該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拉巴次仁說,“植樹造林改善了環境,也使群眾(zhong) 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
從(cong) 13歲開始義(yi) 務植樹,一幹就是47年,昌嘎村群眾(zhong) 洛追數十年如一日堅持植樹造林的故事,在昌嘎村產(chan) 生了深遠影響。在他的帶動下,該村群眾(zhong) 自發地在田地周圍、房前屋後種樹。
“綠了村莊,美了生活。隻要我還能動,就會(hui) 一直堅持植樹。”如今,洛追不僅(jin) 堅持義(yi) 務植樹,還是村裏的護林員,每天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認真地守護林地。他說:“植樹造林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好事,我們(men) 要堅持種下去。”
在瓊結縣,越來越多像洛追一樣的群眾(zhong) ,他們(men) 數十年如一日,堅持植樹造林,用實際行動為(wei) 建設美麗(li) 幸福西藏作出自己的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山南市特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山南市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抓手,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格局。[詳細] -
拉薩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村振興
自年初以來,拉薩市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強化責任擔當,狠抓工作落實,有序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詳細] -
西藏推進農牧業產業工作 鄉村聚人氣 產業添活力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