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那曲聶榮縣加強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1-12-09 09:52:00來源: 西藏日報

  一直以來,那曲市聶榮縣黨(dang) 建工作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引,深化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深耕黨(dang) 建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用實際行動在藏北高原上唱響了一曲“書(shu) 寫(xie) 高原一片紅”的讚歌。

  強化理論學習(xi) ,增強思想引領。結合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全縣各級黨(dang) 組織立足各自工作情況,結合“三會(hui) 一課”“主題黨(dang) 日”,製定學習(xi) 計劃,開啟“周學習(xi) ”模式,明確學習(xi) 對象、學習(xi) 階段、學習(xi) 內(nei) 容、學習(xi) 形式、學習(xi) 要求,為(wei) 有力推進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提供了遵循。在每周組織的學習(xi) 活動中,各單位都會(hui) 開展“微黨(dang) 課”和“微宣講”;此外,聶榮縣還大力實施黨(dang) 務幹部(共產(chan) 黨(dang) 員發展對象)素質提升工程,舉(ju) 辦黨(dang) 務幹部培訓班1期,參加培訓人數80餘(yu) 人。

  提高政治站位,心懷“國之大者”。圍繞“學黨(dang) 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主題,按照“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目標要求,全縣各黨(dang) 支部黨(dang) 員開展了組織生活會(hui) ;為(wei) 不斷彰顯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聶榮縣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視察西藏時提出的“要在錘煉黨(dang) 性上力行、要在為(wei) 民服務上力行、要在推動發展上力行”的指示要求,在全縣機關(guan) 黨(dang) 組織中廣泛開展黨(dang) 員先鋒崗、黨(dang) 員示範窗口創建活動;在縣直機關(guan) 黨(dang) 支部中,開展了以“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為(wei) 主題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戶”掛牌活動;在“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全縣各級黨(dang) 組織中的黨(dang) 員幹部深入基層走訪群眾(zhong) 5000餘(yu) 名,幫助解決(jue) 問題1000餘(yu) 個(ge) 。

  創新服務模式,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全縣成立153個(ge)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組建誌願服務隊371個(ge) 、招募誌願者2516名,累計開展誌願服務活動2900場(次),參與(yu) 人數達6.5萬(wan) 人(次);在多領域、多層次開展誌願服務的基礎上,針對聶榮屬純牧業(ye) 縣,群眾(zhong) 居住較為(wei) 分散的實際,聶榮新時代文明實踐開啟“群眾(zhong) 點單、中心配單、誌願服務隊接單、服務對象評單”的“訂單服務”模式,服務範圍涵蓋理論宣講、醫療救助、環境清理、入戶服務、道路維修、技能教學等9方麵,高效打通服務群眾(zhong) “最後一公裏”,實現服務群眾(zhong) “零距離”。

  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人才振興(xing) 、文化振興(xing) 、生態振興(xing) 、組織振興(xing) ”上持續發力,突出幹部培訓,舉(ju) 辦328名新進村班子成員、142名駐村工作隊長縣級集中培訓,確保村(居)力量適應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任務需要;打造聶榮縣下曲鄉(xiang) 日入格覺村黨(dang) 建示範村,“以點帶麵、以麵促體(ti) ”,積極探索牧區黨(dang) 建工作的新模式;開創“支部引路、黨(dang) 員帶路、產(chan) 業(ye) 鋪路”黨(dang) 建引領思路,實施“黨(dang) 組織+”“雙培雙帶”“村社共建”模式,抓實抓好牧業(ye) 產(chan) 業(ye) “六化”舉(ju) 措,黨(dang) 建工作同產(chan) 業(ye) 發展深度融合;由各村(居)黨(dang) 支部牽頭組建各類合作組織104個(ge) ,注冊(ce) 資金達11130.28萬(wan) 元,參與(yu) 人數4946戶22968人,原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全覆蓋,其他農(nong) 牧民入社率達34%,並成功培育出聶榮縣色慶鄉(xiang) 雜瑪多種經營合作聯合社等典型代表。

  持續夯實黨(dang) 在農(nong) 牧區的執政根基。按照“因村選人、因地製宜”原則,選派426名優(you) 秀幹部充實基層一線,申報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崗位4名,選派17名優(you) 秀幹部到村(社區)任大學生村官,並先後組織縣、鄉(xiang) 、村幹部,牧民經紀人和致富帶頭人400餘(yu) 人分10批次,前往青海、拉薩等區內(nei) 外考察學習(xi) 、開拓視野;組建824名群防群治力量、招募546名“平安誌願者”,構建起黨(dang) 組織領導下的專(zhuan) 業(ye) 力量與(yu) 群團力量相結合的“公共服務圈”,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成色更足;深入開展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成功創建生態鄉(xiang) 4個(ge) 、生態村128個(ge) ,為(wei) 群眾(zhong) 端上“生態碗”、吃上“生態飯”奠定堅實基礎;大力宣傳(chuan)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深受廣大群眾(zhong) 喜愛和熱讚,各族群眾(zhong)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更加牢固。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