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分紅 笑開顏——那曲市嘉黎縣坡爾倉村合作社年底分紅大會小記
圖為(wei) 嘉黎縣夏瑪鄉(xiang) 坡爾倉(cang) 村村民洛桑拿到分紅後,喜笑顏開。 記者 萬(wan) 靖 攝
寒冷冬日,在那曲市稅務局駐村點——嘉黎縣夏瑪鄉(xiang) 坡爾倉(cang) 村黨(dang) 群活動中心,正發生著一件暖意濃濃的大事,這裏正在舉(ju) 行合作社年底分紅大會(hui) 。
“呀咕嘟!我領到錢了!”坡爾倉(cang) 村村民洛桑手握著6000元分紅開心地說,“加入合作社跟著幹,掙到錢真開心!”
2015年至2016年,那曲市稅務局駐村工作隊通過實地走訪和調研,了解到該村糌粑、畜產(chan) 品和奶製品較為(wei) 豐(feng) 富,但村集體(ti) 經濟脆弱,村民增收乏力。針對相關(guan) 問題,駐村工作隊與(yu) 鄉(xiang) 黨(dang) 委、鄉(xiang) 政府密切合作,2017年4月,在該村成立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合作社主要經營帳篷、民族手工藝品的製作銷售;糌粑、畜產(chan) 品、奶製品加工銷售等項目。
近年來,在全村群眾(zhong) 上下齊心、共同努力下,該村合作社已實現盈利,僅(jin) 2020年就實現10萬(wan) 元盈利,今年盈利更是增加到了44萬(wan) 元,每戶村民平均分到6000元現金和2000元生活物資,真正實現了合作社“惠民、利民、富民”的目的。
“當時我不太願意加入合作社,認為(wei) 這不太切合實際,而且當時村裏的很多人都有我這樣的想法。”洛桑說,“隨著近兩(liang) 年合作社盈利後分紅的增加,我們(men) 大家才打消了顧慮,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也越來越多,我們(men) 的年收入也越來越高。”
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發展,不僅(jin) 提升了農(nong) 牧民家庭收入,還推動了農(nong) 牧民生產(chan) 和就業(ye) 觀念的轉變,很多農(nong) 牧民開始擺脫靠天吃飯的舊觀念,主動融入其中,進行科學的生產(chan) 、管理和銷售。
“結合實際、因地製宜、實事求是,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事情一件一件辦好,不斷豐(feng) 富當地產(chan) 業(ye) ,增加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收入,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中貢獻稅務力量,讓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階。”國家稅務總局那曲市稅務局派駐坡爾倉(cang) 村第一書(shu) 記尼瑪雲(yun) 旦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致富有門路 生活有奔頭
邊壩縣地處昌都市西部,念青唐古拉山脈南麓,高原溫帶半濕潤氣候,造就了這片土地山野田園的綠意盎然之美。[詳細] -
再訪楚鬆村“四代房”
2018年,新華社記者曾到楚鬆村采訪,推出《西藏阿裏楚鬆村“四代房”:中國邊陲巨變的縮微影像》報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