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努力闖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路子

發布時間:2021-12-21 10:29:00來源: 西藏日報


圖為(wei) 乃東(dong) 區頗章鄉(xiang) 村民在哈魯崗百畝(mu) 農(nong) 業(ye) 產(chan) 園內(nei) 的葡萄園裏剪枝。 記者 楊小娟 攝

  走進山南市乃東(dong) 區索珠鄉(xiang)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展覽館,藏貝母、藏紅花、藏木香、藏靈芝等10多種藏藥材出現在展覽櫃裏。

  “我們(men) 因地製宜,結合本鄉(xiang) 實際發展藏藥材種植產(chan) 業(ye) ,實現訂單式種植,成效顯著,相比傳(chuan) 統種植業(ye) ,種植藏藥材每畝(mu) 地收入多出近10倍。”索珠鄉(xiang) 鄉(xiang) 長羅布桑珠在貝母地裏給記者介紹道。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而基層黨(dang) 建直接影響著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方向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實效。近年來,山南市乃東(dong) 區以組織振興(xing) 引領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為(wei) 抓手,試點推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支部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充分發揮黨(dang) 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特色產(chan) 業(ye) 輻射帶動作用,全麵激發農(nong) 村發展新活力,推動美麗(l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

  “產(chan) 業(ye) 鏈”上建支部

  在索珠鄉(xiang)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展覽館牆上,“建立索珠鄉(xia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黨(dang) 支部”的字樣十分醒目。索珠鄉(xiang) 是乃東(dong) 區以組織振興(xing) 引領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為(wei) 抓手的試點鄉(xiang) 鎮。

  “我們(men) 通過支部引領、搭建平台、抓好運行、創好業(ye) 績等工作機製促進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加大對優(you) 秀青年農(nong) 民、返鄉(xiang) 大學生、退伍軍(jun) 人等黨(dang) 員人群創業(ye) 意識的培養(yang) 。目前,培養(yang) 了3支由村第一書(shu) 記、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致富帶頭人、黨(dang) 員群眾(zhong) 等38人組成的新型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管理人才隊伍,其中黨(dang) 員占68.4%。”羅布桑珠在談及基層黨(dang) 建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帶動作用時信心滿滿。

  乃東(dong) 區以組織振興(xing) 引領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為(wei) 抓手,以“整鄉(xiang) 推進、整縣提升”為(wei) 目標,試點成立多頗章鄉(xiang) 、索珠鄉(xiang) 2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支部,探索推行把支部建在“產(chan) 業(ye) 鏈上”的新模式。

  “成立以鄉(xiang) 黨(dang) 政主要負責人為(wei) 支部書(shu) 記、分管產(chan) 業(ye) 辦負責人為(wei) 支部副書(shu) 記、班子成員和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帶頭人為(wei) 支部委員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支部,設立藏藥材種植、高山畜牧養(yang) 殖、鄉(xiang) 村生態旅遊等黨(dang) 小組,種好‘責任田’,精準製訂《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黨(dang) 支部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確保黨(dang) 支部統攬全局、覆蓋全麵、貫徹全方位。”據乃東(dong) 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索珠鄉(xia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支部大力實施“黨(dang) 建+品牌”“黨(dang) 建+產(chan) 業(ye) ”“黨(dang) 建+生態”“黨(dang) 建+人才”“黨(dang) 建+增收”5大係統工程“硬任務”,落實鞏固脫貧攻堅、社會(hui) 穩定、生態環保、基層黨(dang) 建等中心任務,推動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麵振興(xing) 。

  作為(wei) 索珠鄉(xia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的羅布桑珠積極實施“黨(dang) 建+產(chan) 業(ye) ”工程,多渠道籌措資金,推動各產(chan) 業(ye) 基地建設。截至目前,索珠鄉(xiang) 共有非公企業(ye) 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28家,既有固定場所又有實體(ti) 性經營活動的非公企業(ye) 6家、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15家,共計黨(dang) 員38人,占全鄉(xiang) 黨(dang) 員人數的11.7%。

  “示範點”上創品牌

  乃東(dong) 區積極貫徹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支部探索“支部引領、基地示範、合作經營、連片開發”的工作機製,著力創建了“茹巨”“六芽”“阿爸啦”等特色品牌,為(wei) 全區建設“一鄉(xiang) 一品、一村一業(ye) ”打造了“樣板工程”。

  今年5月,多頗章鄉(xiang) 索朗村貝母種植基地到了收獲的季節。乃東(dong) 區多頗章鄉(xiang) 索朗村藏貝母田裏開滿了成片的紫色花朵,這些長勢喜人的藏貝母,成了索朗村四組村民豐(feng) 收的希望。種植戶次仁頓珠高興(xing) 地說:“我家前年種了0.8畝(mu) 藏貝母,按照今年的收成來看,大概有3萬(wan) 元左右的收入,比種其他的作物要劃算,收入翻了好幾番。”

  多頗章鄉(xia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支部整合武漢援藏資金和強基惠民資金266萬(wan) 元,建成20畝(mu) 伊貝母種植基地以及防護網、道路、觀景台等周邊基礎設施,每畝(mu) 純收入預計2萬(wan) 元以上。

  乃東(dong) 區另一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支部索珠鄉(xiang) 積極采取“黨(dang) 支部+基地+合作社+農(nong) 戶”經營模式,形成集育種、養(yang) 殖、銷售、培訓等為(wei) 一體(ti) 的生產(chan) 鏈,並與(yu) 區外經銷商達成定向合作,年純利潤達130餘(yu) 萬(wan) 元,建成山南市規模最大的藏香豬養(yang) 殖基地。同時,整合國家扶貧資金、武漢援藏資金和強基惠民資金共計487萬(wan) 元,建成藏藥材種植基地和觀光展銷體(ti) 驗中心,第一期已實現16萬(wan) 元收益,並與(yu) 上海相宜本草公司、自治區農(nong) 科院建立長期合作關(guan) 係,規劃建設集藥材種植、觀光旅遊、文化體(ti) 驗、生態養(yang) 生的特色園區,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

  “致富路”上聚民心

  以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致富,以惠民實效凝聚民心。為(wei) 了激發群眾(zhong) 自我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打通農(nong) 村經濟發展“最後一公裏”, 乃東(dong) 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支部以“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進村入戶為(wei) 民服務等載體(ti) ,通過書(shu) 記宣講、入戶宣傳(chuan) 、開辦“夜校”等方式,幫助群眾(zhong) 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樹立起擺脫困境的鬥誌和勇氣,破除“等靠要”思想,實現“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的思想轉變。

  “我們(men) 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和黨(dang) 員幹部先去學種植、養(yang) 殖技術,掌握了之後再教給群眾(zhong) 。以前大家沒那麽(me) 積極,現在通過宣傳(chuan) 和培訓,大家嚐到了產(chan) 業(ye) 發展的甜頭,都很樂(le) 意學。”索珠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徐國茂說。

  乃東(dong) 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支部在開展愛心幫扶和誌願服務的基礎上,積極搭建技術培訓平台,通過“講、傳(chuan) 、帶、訓”等方式,組織開展藥材種植、畜牧養(yang) 殖、工藝製作、產(chan) 業(ye) 管理、項目建設等技能培訓50餘(yu) 次,讓群眾(zhong) 學到一技之長,實現自主脫貧致富奔小康目標。

  目前,索珠鄉(xia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支部藏香豬養(yang) 殖基地輻射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群眾(zhong) 56戶、增收220餘(yu) 萬(wan) 元,藏藥材種植基地為(wei) 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靈活就業(ye) 崗位、“斯斯溝”旅遊度假村為(wei) 村組集體(ti) 經濟增收40餘(yu) 萬(wan) 元;多頗章鄉(xia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支部采取土地流轉、勞務投入等方式為(wei) 群眾(zhong) 增收14.8萬(wan) 元。

  乃東(dong) 區通過支部引領產(chan) 業(ye) 發展,把民心聚在了“致富路”上,持續帶動集體(ti) 經濟發展壯大、周邊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