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古水庫工程建設:奮戰世界屋脊 澤被高原兒女
一台台運輸車輛在蜿蜒的路上穿梭,鉤機、鏟車不時發出震耳的轟鳴聲,似乎試圖喚醒沉睡的大山……各項工作都在有序進行,不久的將來,在這崇山峻嶺之間,將出現一汪清泉,滋潤萬(wan) 物生靈,它就是正在建設的帕古水庫。
2021年9月,帕古水庫在尼木瑪曲左岸帕布曲上開工建設,它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海拔最高的水庫,將解決(jue) 尼木縣域3萬(wan) 餘(yu) 人飲用水安全問題,新增和改善灌溉麵積4.08萬(wan) 畝(mu) 。
“智慧水利”——
助推高質量發展
為(wei) 響應黨(dang) 和國家的號召,大力推進水利信息化從(cong) 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轉變,帕古水庫工程建設初期,該工程項目管理部引進了中水北方公司智慧水利應用,以數字化管理助推工程建設。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利用BIM軟件建立三維可視化數據模型,充分運用BIM技術解決(jue) 工程大數據創建、項目管理和數據共享應用等問題,並且創新性地采用基於(yu) BIM技術的項目管理平台和VR安全教育培訓等數字化建設方式,全方位立體(ti) 展示、智慧化管理工程建設過程。
基於(yu) BIM+VR技術,在施工現場建設VR安全科技體(ti) 驗館,將以往的“說教式”教育轉變為(wei) “體(ti) 驗式”教育。項目部每月進行VR安全事故體(ti) 驗的施工人員超過50餘(yu) 人次,利用身臨(lin) 其境的VR技術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極大地增強了參建者的安全意識。
“作為(wei) 拉薩市首家引入‘智慧水利’應用的建設工程,帕古水庫項目結合BIM模型、航拍影像、實景模型建設‘水庫工程數字化展示係統’,對工程施工進度、質量、工程量等進行可視化管理,全方位立體(ti) 展示工程的建設過程。係統的應用將幫助施工人員更好的理解設計意圖、為(wei) 決(jue) 策者提供全麵的信息獲取途徑,輔助參建各方在同一平台交流、決(jue) 策,進而保障工程安全順利進行。”中水北方PMC項目管理部常務副經理董鵬忠介紹道。
“智慧水利”建設不僅(jin) 服務於(yu) 工程建設期,在運維期可利用數字化展示係統,實現設計、施工、運行管理各階段工程信息共享傳(chuan) 遞,充分利用建設期BIM數據提高運行管理水平,為(wei) 本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建設管理和高效運行提供智能化信息技術支撐。實現工程綜合效益最大化,為(wei) 新階段“智慧水利”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驅動。
多措並舉(ju) ——
促進農(nong) 牧民增收
帕古水庫工程自開工以來, 項目部始終以“建好一座水庫、帶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為(wei) 引領,主動發揮“輻射優(you) 勢”,根據項目特點和工程所在地情況,本著“發揮優(you) 勢、當地優(you) 先”的原則,主動對接縣、鄉(xiang) 兩(liang) 級政府,在吸納農(nong) 牧民就業(ye) 、地材使用、機械設備租賃等方麵向當地傾(qing) 斜。
“很幸運,在家門口就找到了工作,既增加了收入,又能照顧到家庭。”項目部招聘的當地保潔員卓瑪吉說。卓瑪吉月收入3700餘(yu) 元,她是當地實現在家門口就業(ye) 的其中一員。
帕古水庫工程建設項目為(wei) 當地提供多類就業(ye) 崗位,涉及尼木縣塔榮鎮、尼木鄉(xiang) 、帕古鄉(xiang) 等周邊多個(ge) 村莊,覆蓋了近46%的家庭。扶貧必扶智,針對當地農(nong) 牧民知識不足、技能缺乏的“能力型貧困”問題,該項目采取“以工代訓”方式,有意識地加大培訓力度,通過組織開展漿砌石、模板、混凝土施工等專(zhuan) 業(ye) 技能培訓,提升農(nong) 牧民技能,實現從(cong) “學徒”到“熟練工”的轉變。
從(cong) 開工至今,工程建設累計吸納當地農(nong) 牧民就業(ye) 1525人次,租用當地機械、設備1.6萬(wan) 台,帶動當地農(nong) 牧民增收超996萬(wan) 元。
綠色施工——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自開工以來,帕古水庫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部始終秉承“綠色施工、善待環境、保護生態”的理念,從(cong) 源頭抓起,建立了綠色施工管理體(ti) 係,並製定相應的管理製度、規劃,堅持“保護優(you) 先”,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wei) 施工控製的重要點。
在施工便道選址上,充分考慮與(yu) 永久道路、地方原有的道路相結合,減少臨(lin) 時用地征用,對導流洞進出口邊坡、溢洪道、壩基等土石方開挖方案進行優(you) 化,盡量減少土石方開挖對植被的破壞,通過土石方平衡計算,減少土石方存放、倒運次數,節省堆放場地。
在施工過程中,嚴(yan) 格按照綠色工地“四節一環保”的要求,嚴(yan) 格履行綠色施工的理念,全力保護帕布曲流域水質環境。在防塵降噪方麵,在工地出入口設置洗車槽,並安排多台灑水車對施工道路、現場每日定時灑水,在高邊坡施工處配置高壓噴霧裝置,有效對高空作業(ye) 揚塵進行覆蓋抑塵;利用環境智能監控係統實時監測;工地作業(ye) 區內(nei) ,裸土部位進行密目綠網100%全覆蓋,累計覆蓋麵積8萬(wan) 多平方米。
在節約資源方麵,雨水收集係統實現水循環利用,沉澱處理後用於(yu) 現場衝(chong) 洗、噴灑路麵、衝(chong) 洗廁所等;營地內(nei) 太陽能路燈不僅(jin) 美觀,而且能有效節約電能;為(wei) 保護水源,確保下遊人畜用水安全,項目多措並舉(ju) ,拌和站實行雨汙分離,汙水經過專(zhuan) 門管道排入汙水池,設置三級沉澱池,防止汙水外流,項目營地配置汙水處理器,處理後的清水可以用於(yu) 清洗營地道路,反複利用,確保汙水零排放。對臨(lin) 時便道、施工區域,項目主動作為(wei) ,植綠護綠,引進適合高海拔高寒地區的各類草籽播撒,安排專(zhuan) 人、安裝自動灑水噴頭進行灑水,確保成活率。
同時,為(wei) 降低生態環境破壞,不斷優(you) 化設計及施工方案,在導流洞出口施工中,根據複核原地貌數據,堅持“零開挖”進洞理念,將出口段進洞樁號外移6米,對進口、壩肩邊坡陡峭地段,在保證邊坡安全穩定的前提下,進行優(you) 化減少邊坡的大開大挖;棄渣場、表土堆存場堅持先擋後棄的原則組織施工,並在四周設置臨(lin) 時排水溝,防止水土流失造成環境二次破壞,實現工程建設與(yu) 環境相和諧。
此外,因帕古水庫影響流域分布有斯氏高原鰍、拉薩裂腹魚、異齒裂腹魚等高原魚種,生長緩慢,且有一定的保護價(jia) 值和經濟價(jia) 值。為(wei) 做好開發與(yu) 保護並進,項目緊扣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理念,前瞻性做好流域內(nei) 生態保護,采取過魚設施、魚類增殖放流等工程措施,保護工程所在區域和流域魚類資源,維持魚類種群的穩定和生物多樣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林芝首個農村幸福院投用
近日,林芝市民政局在工布江達縣江達鄉太昭村舉行了“太昭村農村幸福院”揭牌儀式,標誌著林芝市首個農村幸福院投用,拉開了林芝市“十四五”期間農村養老服務體係建設的序幕。[詳細] -
昌都市推動產業扶貧工作向縱深發展
今年以來,昌都市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著眼點和著力點,積極推進產業扶貧項目,補齊產業扶貧短板,推進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