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民生為本,擦亮幸福底色——西藏著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綜述

發布時間:2021-12-29 10:30:00來源: 西藏日報

  冬日的暖陽透過幹淨的窗戶灑進來,讓屋子裏更加暖意融融。拉珠坐在家裏的藏式沙發上,回想起前不久王君正書(shu) 記到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布巴村調研時,自己與(yu) 書(shu) 記話家常、聊變化的情景,依然十分激動。拉珠家靠著勤勞的雙手,通過外出務工和種植養(yang) 殖,年收入達到11萬(wan) 元,一家人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拉珠一家是布巴村村民幸福生活的生動展現,更是西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一個(ge) 縮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產(chan) 黨(dang)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wei) 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我們(men) 黨(dang) 的百年奮鬥史就是為(wei) 人民謀幸福的曆史。

  一年來,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始終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論述,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民生事業(ye) 放在所有社會(hui) 事業(ye) 的最前端,不斷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生活水平。

  基礎設施日趨完備

  今年6月,拉林鐵路開通運營,複興(xing) 號動車組首次開上青藏高原。

  68歲的林芝市退休幹部拉巴次仁感慨地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從(cong) 林芝去拉薩需要三四天的時間,拉林高速公路通車將時間從(cong) 6小時以上縮短至4個(ge) 小時左右,拉林鐵路通車又將時間縮短至3個(ge) 多小時,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極大地便利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

  近年來,西藏如火如荼的基礎設施建設是西藏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公路裏程迅速增加。如今,建製村村村通公路,西藏公路通車裏程達到11.88萬(wan) 公裏,鄉(xiang) 鎮、建製村通暢率分別達94%、76%。高速及一級公路通車裏程約700公裏。

  ——鐵路建設日新月異。截至今年6月,拉薩至林芝鐵路通車。至此,鐵路已通達拉薩、日喀則、那曲、山南、林芝5座城市。

  ——航空運輸方式更加便捷。今年8月,拉薩貢嘎國際機場T3航站樓建成投入使用,將滿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900萬(wan) 人次、貨郵吞吐量8萬(wan) 噸、起降架次5.85萬(wan) 的目標需要。昌都邦達、林芝米林、日喀則和平、阿裏昆莎等支線機場建成,國際國內(nei) 航線達到140條,通航城市66個(ge) 。

  此外,4G網絡覆蓋區內(nei) 每一個(ge) 村莊,418萬(wan) 畝(mu) 農(nong) 田得到有效灌溉,203萬(wan) 農(nong) 牧民飲水安全得到鞏固提升……

  基礎設施的日趨完備使全區各族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

  “要立足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實際,優(you) 化一產(chan) 、壯大二產(chan) 、提升三產(chan) ,努力把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這是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君正在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上所作報告中強調的。

  “如果沒有產(chan) 業(ye) 基地帶動,我可能還在工地上打工。”山南市紮囊縣阿紮鄉(xiang) 章達村村民曲珍感慨地說。以前,曲珍出去打工經常找不到工作,而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就業(ye) ,不僅(jin) 工作穩定,每個(ge) 月到手工資5000多元,還方便照顧家裏,曲珍對當下的生活十分滿意。

  曲珍工作的地方是山南市紮囊縣藏草萬(wan) 畝(mu) 植物種苗繁育基地,負責運營繁育基地的西藏藏草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春雨說:“在發展產(chan) 業(ye) 的同時,生態變好了,老百姓的錢包也鼓起來了。”

  放眼西藏,像曲珍一樣受益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的例子,還有很多。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要標誌,發展壯大特色產(chan) 業(ye) ,促進產(chan) 業(ye) 高質高效發展,為(wei) 人民幸福生活“加碼”。

  在阿裏地區噶爾縣紮西崗鄉(xiang) ,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項目被作為(wei) 一項改善邊境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條件的重要民生工程來抓,累計投資達7000萬(wan) 元,項目建設突出民族特色,注重生態保護和產(chan) 業(ye) 發展,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麵貌煥然一新。

  “紮西崗鄉(xiang) 幹部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得益於(yu) 黨(dang) 的好政策。”紮西崗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王清軍(jun) 說,認真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充分發揮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整合各類特色產(chan) 業(ye) 扶持政策,讓紮西崗鄉(xiang) 各族群眾(zhong) 能夠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就地就近就便就業(ye) ,實現穩定增收,建設幸福家園。

  近年來,山南市隆子縣紮日鄉(xiang) 在黨(dang) 和政府關(guan) 懷下,全力推進邊境小康村建設,團結帶領群眾(zhong) 住上了“小康房”、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致富路”,把昔日荒涼的邊境鄉(xiang) ,打造成了幸福的邊境一線,老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據統計,西藏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8元,比上年增長12.7%,連續18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近5年增速保持在13%左右,增速均居全國第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56元,比上年增長10%。

  產(chan) 業(ye) 興(xing) ,百姓富。經過多年的發展,西藏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已走出一條符合西藏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嘎拉村,一個(ge) “桃花盛開的地方”。走進村子,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道路,一棟棟藏式樓房在湛藍天空下、在連綿群山前星羅棋布。

  今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考察期間,走進村民達瓦堅參家做客,一家人激動不已。達瓦堅參一家現在有29畝(mu) 地,其中流轉土地22畝(mu) ,剩餘(yu) 7畝(mu) 土地種植小麥、玉米和蕎麥等農(nong) 作物。這些年,他們(men) 家靠著跑運輸、桃花節分紅、土地流轉、種植養(yang) 殖,一年收入超過了30萬(wan) 元。

  近年來,嘎拉村集中開展道路硬化、管網入地、綠色亮化等工程,植樹造林麵積達240畝(mu) ,推進綠色籬笆、瓜果庭院建設,實現庭院綠化全覆蓋,全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達瓦堅參60歲的母親(qin) 卓瑪說:“以前家裏住的都是矮小的石頭房子,人畜混居,環境衛生很差,從(cong) 來沒想過有一天能住上這麽(me) 寬敞明亮的樓房,還能在院子裏種果樹和各式花草,感覺日子太幸福了。”

  通過實施農(nong) 牧民安居、城鄉(xiang) 保障房建設等項目工程,西藏人均住房麵積近40平方米,幸福指數大幅提升。同時,西藏積極推進農(nong) 牧區水、電、路、氣、訊、郵政、廣播電視、優(you) 化環境為(wei) 主的綜合整治工程,鄉(xiang) 村麵貌發生徹底變化。

  改善民生沒有終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高位推動下,西藏將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深入學習(xi) 貫徹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精神為(wei) 契機,所作出的民生答卷一定會(hui) 越來越精彩,人民生活也會(hui) 越來越幸福。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