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山南市貢嘎縣朗傑學村垃圾分類新風尚 綠色環保入人心

發布時間:2022-04-14 09:21:00來源: 西藏日報

  “隻要平時多花點心思把垃圾分類做到位,把這些可以回收的垃圾收集起來拿到這邊兌(dui) 換,就能換到實實在在的東(dong) 西,既美化了環境,又得到了實惠,積分兌(dui) 換這個(ge) 方式特別好,真是一舉(ju) 多得。”山南市貢嘎縣朗傑學鄉(xiang) 朗傑學村村民德吉開著自家的三輪車駛進村裏的垃圾分類積分兌(dui) 換中心,用平時收集的紙板和塑料瓶兌(dui) 換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後樂(le) 嗬嗬地告訴記者。

  10個(ge) 積分可以兌(dui) 換一袋洗衣粉,12個(ge) 積分可以兌(dui) 換一瓶洗潔精,40個(ge) 積分可以兌(dui) 換一瓶洗衣液……記者在朗傑學村垃圾分類積分兌(dui) 換中心看到,這裏“生意火爆”,不時有群眾(zhong) 帶著紙板、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前來兌(dui) 換洗衣液、肥皂、紙巾等日常生活用品,一整天的時間,前來兌(dui) 換生活用品的村民絡繹不絕。

  在朗傑學村,積分兌(dui) 換已經成為(wei) 了一種好習(xi) 慣和新風尚。自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朗傑學村成立了垃圾分類積分兌(dui) 換中心,建立分類回收製度化、常態化機製,這項舉(ju) 措,不僅(jin) 極大地提高了村民垃圾分類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村內(nei) 主幹道、水渠環境衛生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原來村裏垃圾隨處可見,蒼蠅蚊蟲亂(luan) 飛,自從(cong) 有了垃圾分類積分兌(dui) 換中心後,垃圾變廢為(wei) 寶的同時,環境也越來越好了。”說到生活環境的變化,朗傑學村村民巴桑禁不住感歎道。

  “你們(men) 平時可以把紙板和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收集起來,定期到我們(men) 的垃圾分類積分兌(dui) 換中心兌(dui) 換生活用品,攢得越多兌(dui) 換的東(dong) 西就越多。”村“兩(liang) 委”班子經常深入村民家中逐戶講解垃圾分類回收的重要意義(yi) 、垃圾分類積分兌(dui) 換中心回收的垃圾種類及價(jia) 格、積分兌(dui) 換機製等,耐心向村民講解兌(dui) 換積分獎勵製度,吸引村民積極參與(yu) 。工作人員還在商戶和茶館顯眼位置張貼垃圾分類回收價(jia) 目表,營造了垃圾分類回收的濃厚氛圍。

  “我一開始還不相信垃圾能兌(dui) 換物品,拿著店裏的紙板過來後,真的換到了一包衛生紙。”商戶程女士說。

  現在的朗傑學村,隨處可見群眾(zhong) 將紙板、塑料瓶、易拉罐等廢品整齊地擺放在家門口一角,等到兌(dui) 換日拿到垃圾分類積分兌(dui) 換中心兌(dui) 換生活用品的景象。

  “我們(men) 在村裏設立垃圾分類積分兌(dui) 換中心,使很多資源被重複利用,同時還可以減少汙染,保護生態環境。在我們(men) 村公共場所幾乎沒有生活垃圾到處亂(luan) 丟(diu) 的現象,這也是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朗傑學村婦女主任尼瑪說。

  截至目前,垃圾分類積分兌(dui) 換中心已為(wei) 群眾(zhong) 兌(dui) 換6200餘(yu) 個(ge) 積分的商品,處理紙板、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10餘(yu) 噸,價(jia) 值7100餘(yu) 元。這些可回收垃圾最終將轉運至拉薩或山南廢棄物回收點進行處理。

  “垃圾分類積分兌(dui) 換中心經過幾個(ge) 月的運行後,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垃圾分類意識有了極大提升,這種影響甚至輻射到了周邊村(居)。下一步,我們(men) 將充分利用垃圾分類積分兌(dui) 換中心的優(you) 勢,為(wei) 我村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活動評比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推動我村家家戶戶養(yang) 成良好的衛生習(xi) 慣。相信在每一名村民的努力下,朗傑學村將會(hui) 變得越來越好,成為(wei) 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的幸福家園。”朗傑學村第一書(shu) 記王靜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