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林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警民團結歌

發布時間:2022-07-28 08:55:00來源: 新華網

   為(wei) 切實推動抵邊產(chan) 業(ye) 發展和邊民增收,近年來西藏林芝邊境管理支隊按照“群眾(zhong) 生產(chan) 到哪裏,服務幫扶就跟在哪裏”的思路,開展形式多樣的生產(chan) 幫扶活動,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營造和諧穩定的邊境轄區環境。

   產(chan) 銷結合,築牢轄區群眾(zhong) 致富路

   朗縣出辣椒。當地種植辣椒曆史已有100多年。近年來,朗縣引導群眾(zhong) 大規模種植,辣椒生產(chan) 成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增收的主要方式之一。但部分家庭勞動力不足、生產(chan) 經營經驗缺乏。金東(dong) 邊境派出所排查轄區各家各戶群眾(zhong) 困難,組織民輔警以黨(dang) 日活動、團建活動等形式,深入開展生產(chan) 幫扶活動,及時跟蹤開展技術指導,組織民警擔任辣椒產(chan) 品的帶貨員。

   4年來,金東(dong) 邊境派出所幫助勞動力不足的群眾(zhong) 8戶,種植辣椒麵積達10畝(mu) ,幫助邊民推銷辣椒產(chan) 品增收15萬(wan) 元。

   墨脫縣平均海拔1200米,氣候、緯度、土壤酸堿度上都適合種植茶葉。近年來墨脫縣大力推廣種植茶葉,但每逢新茶采摘期,持續降雨會(hui) 影響到茶葉品質和產(chan) 量。

   “我賺的錢裏,有你們(men) 的汗水!謝謝!”48歲的墨脫縣墨脫村門巴族村民次吉多傑拿到采摘青茶的收入,開心地感謝墨脫邊境管理大隊的民警。

   2020年3月,墨脫邊境管理大隊了解到次吉多傑一家,每當采茶期遇上雨季,腿患有殘疾的他就犯愁。墨脫邊境管理大隊就設立“結對幫扶”機製,每年派出10名民警幫助次吉多傑家搶摘青茶。6畝(mu) 茶園,如今年收入超過5萬(wan) 元。

   靠前服務,助力邊境鄉(xiang) 村振興(xing)

   米林縣臥龍鎮,盛產(chan) 蟲草。每年4月至6月,是邊民采挖蟲草最繁忙時節,臥龍邊境派出所民警分點入駐各個(ge) 蟲草采挖現場,維護蟲草采挖秩序,並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幫助和服務。

   海拔5000米的甲格警務室,是建在蟲草采挖點的帳篷警務室。民警在零下10攝氏度的環境裏,由於(yu) 缺水和低溫,民警早上都不洗臉,隻有等到出太陽後,才到結冰的小河裏簡單洗一下臉。在艱苦環境裏,民警堅持采挖點巡邏、矛盾排查和調解、為(wei) 生病群眾(zhong) 送藥……民警的到來,讓群眾(zhong) 多了一份安心。

   帳篷警務室設立3年,民警開展巡邏370餘(yu) 次,調解矛盾糾紛32起,免費贈藥累計價(jia) 值1.3萬(wan) 餘(yu) 元,有效化解了生產(chan) 中的矛盾隱患,為(wei) 安全有序生產(chan) 打下基礎。

   在邊境一線,民警將自己的工作融入邊民的生產(chan) 生活。2020年,米林縣南伊鄉(xiang) 瓊林邊境小康示範村剛剛建成,同步設立的駐村警務室民警沈朋就開始每天走訪放牧點、主動家訪。

   民警熱心幫助村民上門辦理證件,與(yu) 群眾(zhong) 一起看紅色電影,為(wei) 牧點邊民開展黨(dang) 史教育……據統計,警務室駐點以來,幫助群眾(zhong) 上門辦理證件46人次,開展紅色教育96次,幫助解決(jue) 困難12件。

   宣傳(chuan) 引領,夯實糧食安全基礎

   5月的小雨,下個(ge) 不停,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又迎來一年搶種水稻的時節。

   “我們(men) 要趁這個(ge) 時節,抓緊種水稻,否則延誤農(nong) 時,影響收成。”來自巴安通邊境派出所的網格民警,正為(wei) 轄區內(nei) 布巴村的僜人邊民宣傳(chuan) 種糧食的重要性。

   隨著轄區群眾(zhong) 收入的多元化,糧食生產(chan) 不再是收入的主要來源,轄區群眾(zhong) 尤其是年輕群眾(zhong) 容易忽略糧食生產(chan) 的重要性。每年春耕前夕,巴安通邊境派出所民警會(hui) 進入群眾(zhong) 家中,圍繞糧食生產(chan) 進行廣泛宣傳(chuan) 。

   走訪中,派出所民警深入排查群眾(zhong) 在糧食生產(chan) 中的困難,及時提供種植技術服務,組織民警為(wei) 缺少勞動力的家庭幫助耕種。據了解,巴安通邊境派出所僅(jin) 今年共開展插秧幫扶14次,累計種植水稻12畝(mu) 。

   在林芝邊境一線米林縣丹娘鄉(xiang) ,來自魯霞邊境派出所的民警李智勇,曾受過係統農(nong) 副業(ye) 生產(chan) 培訓,並在單位農(nong) 場工作5年。他為(wei) 邊民講授選種、育苗、施肥、保暖等方麵的技術,涵蓋當地常見蔬菜、水果和青稞的種植。近兩(liang) 年來,李智勇共開展種植技術授課18次,他直接指導的16戶群眾(zhong) 通過種植業(ye) 增收8萬(wan) 餘(yu) 元。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