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科技創新驅動 數字推普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09-23 09:55:00來源: 中國網

  近日,隨著第25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chuan) 周活動啟動,全國各地的政府機構、高校、組織陸續開展了線上線下的“推普”相關(guan) 活動。

  自推普周舉(ju) 辦的25年裏,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對個(ge) 人、社會(hui) 、國家產(chan) 生的真切變化,體(ti) 現了語言文字工作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作用。比如在廣西來賓市忻城縣紅渡鎮六納村,就通過普通話推廣惠及當地群眾(zhong) 1600多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539人次均實現了脫貧。

  去年12月底,教育部、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與(yu) 國家語委印發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用語言文字普及通知”);內(nei) 容中指出,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的基礎支撐,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有力舉(ju) 措,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通知還明確了到2025年,全國範圍內(nei) 普通話普及率達到85%的工作目標。

  “推普”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為(wei) 一個(ge) 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國家,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中國的基本語言政策,是關(guan) 乎國計民生的基礎性事業(ye) ,是語言文字事業(ye) 的核心任務。積極推廣與(yu) 普及普通話,有利於(yu) 消除語言隔閡,促進社會(hui) 交往,在政治、文化、教育、經濟等領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yi) 。

  在教育部6月28日舉(ju) 辦的“教育這十年”係列發布會(hui) 上,回顧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語言文字事業(ye) 改革發展成就和經驗 —— 十年間,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從(cong) 70%提高到80.72%,識字人口使用規範漢字的比例超過95%,文盲率下降至2.67%。

  十年來,在多方聯合作用下,中國語言文字事業(ye) 成果豐(feng) 碩。但是,距離“通用語言文字普及通知”中所提及的85%的目標仍有距離與(yu) 挑戰。數據表明,普通話推廣存在著普及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 —— 16個(ge) 省份的普通話普及率超過85%,9個(ge) 省份的低於(yu) 80%;民族地區、偏遠農(nong) 村地區是重點區域。

  陝西師範大學此前曾對內(nei) 蒙古西部地區民族學校普通話推廣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存在學習(xi) 障礙的中小學生,主要原因是接觸普通話較晚,普通話說得不夠好,與(yu) 同學交流、向老師請教存在問題。在182個(ge) 有效問卷中,10.3%的學生上小學才接觸普通話;87%的學生認為(wei) 使用普通話讓他在學習(xi) 以及與(yu) 人交往中更加自信。

  對於(yu) 青壯年而言,普通話的學習(xi) 與(yu) 貫通同樣起著關(guan) 鍵作用。在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當地政府憑借“以趣引學、多樣促學、特色教學”的多樣化方式進行推普,能夠全麵提升村幹部的能力水平的同時,幫助當地老百姓能夠通過普通話與(yu) 遊客交流,增加收入,從(cong) 而振興(xing) 鄉(xiang) 村經濟。

  創新工具助力高效“推普”

  如今,全國各地的政府、企業(ye) 、高校在推普工作上,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

  江西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hui) 曾在印製1萬(wan) 份國家推普宣傳(chuan) 畫的基礎上,設計印製了1萬(wan) 份江西省推廣普通話宣傳(chuan) 畫,組織編寫(xie) 印製了1.5萬(wan) 本江西農(nong) 村推廣普通話宣傳(chuan) 教材《輕鬆說好普通話》,向江西省11個(ge) 設區市、100個(ge) 縣(市、區)和近百所高校發放;青海省也曾爭(zheng) 取資金3400餘(yu) 萬(wan) 元,支持全省貧困地區39個(ge) 縣(市、區)開展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

  2020年以來,教育部更是組織了50個(ge) 高校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在深度貧困地區,利用“互聯網+”和現代教育技術賦能,對口52個(ge) 未摘帽貧困縣開展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訓,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而隨著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一些科技互聯網公司,也在不遺餘(yu) 力地響應政策號召,以“科技推普”的嶄新數字化形式,支持國家的推普工作,通過線上學習(xi) 與(yu) 應用的數字場景搭建,更好地配合各省政府部分與(yu) 學校開展的推普活動,強化推普覆蓋力度,從(cong) 而提升推普工作效率,其中就包括騰訊互娛社會(hui) 價(jia) 值探索中心在2020年上線的首款推普公益APP《普通話小鎮》。它是由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指導,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提供業(ye) 務指導,語文出版社和騰訊互娛社會(hui) 價(jia) 值探索中心聯合推出的,以小鎮養(yang) 成玩法為(wei) 載體(ti) ,集學習(xi) 、娛樂(le) 一體(ti) 化的數字化推普產(chan) 品。

  2022年,為(wei) 響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計劃”,《普通話小鎮》進行了版本更新,將為(wei) 鄉(xiang) 村地區家庭、幼兒(er) 教師、青壯年勞動力、基層幹部等群體(ti) 搭建語言學習(xi) 的數字化橋梁,用科技賦能語言教育,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一方麵,該產(chan) 品基於(yu) 內(nei) 置的騰訊AI Lab普通話評測技術,定製了更適合於(yu) 普通話基礎較薄弱人群的智能化、數字化評分機製,讓用戶清晰地看到自己發音的不足之處,並加以針對性強化學習(xi) ;另一方麵,其不僅(jin) 采用了《普通話1000句》《幼兒(er) 普通話365句》等作為(wei) 專(zhuan) 業(ye) 權威教材內(nei) 容,更是深入偏遠欠發達地區進行調研與(yu) 需求采集,持續豐(feng) 富普通話學習(xi) 內(nei) 容。除了能夠切實滿足不同人群在不同場景下的交流需求,更重要的是能最大程度地保證民族地區、偏遠農(nong) 村地區的受眾(zhong) “學以致用”,所學到的知識能夠即時應用到生活與(yu) 工作中。

  同時,《普通話小鎮》還有作為(wei) 數字產(chan) 品所特有的靈活性優(you) 勢,譬如能夠根據政策指導,以及貼合重點區域的人群需求,不斷迭代學習(xi) 內(nei) 容,助力不同階段的推普工作更為(wei) 有效地落地。這種靈活的數字推普形式,憑借更為(wei) 趣味性學習(xi) 方式、更有針對性的內(nei) 容取向、更低門檻的用戶觸達手段,將親(qin) 子故事、文旅宣傳(chuan) 、鄉(xiang) 村發展等主題與(yu) 語言學習(xi) 相融合,以“寓教於(yu) 樂(le) ”的方式進一步與(yu) 傳(chuan) 統推普活動實現互補。

  當然,要配合政務機構與(yu) 高校實現更為(wei) 行之有效的推普工作,助力發展語言文字事業(ye) ,數字產(chan) 品的價(jia) 值與(yu) 功能不應僅(jin) 僅(jin) 局限在產(chan) 品本身,還應發揮企業(ye) 與(yu) 產(chan) 品的技術優(you) 勢,凸顯主觀能動性與(yu) 社會(hui) 責任感,積極尋求加入到更多推普的活動與(yu) 場景中。在這其中,《普通話小鎮》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

  自《普通話小鎮》2020年11月上線以來,在四川省政策支持與(yu) 相關(guan) 部門的指導下,產(chan) 品於(yu) 甘孜藏族自治州在全境18個(ge) 縣建立“一村一幼”教師普通話培訓推廣群,為(wei) 3200名駐村教師提供普通話學習(xi) 服務,切實加速甘孜普通話普及進程;同時,為(wei) 了配合青海省教育部門的推普工作,滿足地區受眾(zhong) 的學習(xi) 需求,《普通話小鎮》也為(wei) 青海省教育廳專(zhuan) 項定製“時時練,時時測”普通話學習(xi) 活動,為(wei) 全省幼兒(er) 園教師和保育員提供可視化學習(xi) 管理工具。據了解,青海省超過70%的幼兒(er) 園教師在《普通話小鎮》日均訓練時長超過1小時,在幼師教學工作上獲得了顯著的提升。

  2022年,是進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本屆推普周,更應穩中求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通過與(yu) 高新科技與(yu) 先進時代理念的融合,推動教育和語言文字事業(ye) 高質量發展,加大民族地區、農(nong) 村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將鞏固拓展推普脫貧攻堅成果,同推普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全麵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質量。

  在這個(ge) 過程中,離不開各省政府、組織與(yu) 個(ge) 人的積極推力;同時,數字化時代下,推普工作也需要更多如《普通話小鎮》的公益產(chan) 品,以數字化的內(nei) 容與(yu) 傳(chuan) 統推普工作相補足,助力推普工作向“最後一公裏”進發。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