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人進沙退” 綠染雅江——訪山南市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侯寶萍

發布時間:2023-08-04 10:38:00來源: 西藏日報

  “舉(ju) 目遠望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這是上世紀80年代初雅江河畔的真實寫(xie) 照。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決(jue) 定了防沙治沙始終是山南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之以恒推進美麗(li) 山南建設的題中之義(yi) 。

  山南市林業(ye) 和草原局黨(dang) 組書(shu) 記侯寶萍告訴記者,為(wei) 了更好地治理風沙、改變漫天沙塵的境況,近年來,山南市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全市大力推進防沙治沙、植樹造林工程建設,努力營造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萬(wan) 人萬(wan) 畝(mu) ”義(yi) 務植樹的良好氛圍,通過積極打造沿喜馬拉雅北麓生態廊道和雅江中遊“百裏生態走廊”,在雅江中遊河穀貢嘎至桑日段形成了麵積約50萬(wan) 畝(mu) 的綠色長廊,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隆子縣成為(wei) 全區首個(ge) 全國“兩(liang) 山基地”,為(wei)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助推全市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區前列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8年至2022年,山南市義(yi) 務植樹總麵積10.96萬(wan) 畝(mu) ,種植各類苗木811萬(wan) 餘(yu) 株。”侯寶萍介紹,目前,山南市已通過修築“丁字壩”、大苗深栽等方法,在雅魯藏布江南岸的沙灘上成功進行了試驗性造林,打破了雅江沙灘造林根本不會(hui) 成功的“預言”。

  侯寶萍表示,雅江防護林已成為(wei) 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山南市已成功構築雅江中遊河穀貢嘎至桑日段長160千米、均寬1800米、麵積約50萬(wan) 畝(mu) 的“綠色長城”。“促進山南沙塵天氣逐年遞減,改善了雅魯藏布江兩(liang) 岸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減弱了風沙對貢嘎機場、澤貢高等級公路等基礎設施運行的危害。”侯寶萍說。

  值得一提的是,山南市創建的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是西藏唯一的全國防沙治沙示範區。該示範區位於(yu) 雅魯藏布江山南段北岸,東(dong) 鄰乃東(dong) 區多頗章鄉(xiang) ,西至紮囊縣桑耶鎮。目前,示範區總麵積約5萬(wan) 畝(mu) ,其中核心區桑耶鎮已實施治沙麵積1.5萬(wan) 多畝(mu) 。

  侯寶萍介紹,山南市堅持國土綠化與(yu) 治沙綠化相結合,抓好防沙治沙工程的實施,成功試種花棒、擰條、籽蒿、砂生槐、沙蓋、沙打旺等沙生植物和樟子鬆、刺槐等治沙植物種類14科27屬34種。通過實施防沙治沙等一係列工程,山南市治沙技術向多元化發展,沿岸水土流失得到遏製,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大麵積的流動或半流動沙丘變成了綠洲,“人進沙退”的局麵逐步形成。

  “現在不僅(jin) 將沙防住了,我們(men) 這裏還形成了營林綠化、飼料、中藥材、經濟林果、沙漠旅遊為(wei) 重點的特色產(chan) 業(ye) 。”侯寶萍說,防沙治沙工作有效保護了雅礱大地農(nong) 田、草場及交通水利設施。如今,山南市持續在雅魯藏布江山南段兩(liang) 岸打造經果林經濟帶,截至目前,已累計在貢嘎、紮囊、乃東(dong) 三縣區種植矮化蘋果34750畝(mu) ,帶動12994人就業(ye) ,累計增收1.1億(yi) 元。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