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高原行丨讓喜馬拉雅的風點亮西藏萬家燈火
“大風”是記者對於(yu) 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的第一印象,但在山脊線上下走訪一番後,“強勁”才是更準確的評價(jia) 。
這是1月16日拍攝的西藏山南市措美哲古風電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
從(cong) 西藏山南市區出發,往南行駛約兩(liang) 個(ge) 小時,經過風光秀麗(li) 的湖泊哲古錯,再蜿蜒向上,就來到措美縣哲古風電場。25台碩大的風機,矗立在海拔5000米至5200米之間的高地上。
哲古風電場位於(yu) 喜馬拉雅山脈北側(ce) ,由中國三峽集團投資興(xing) 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風力發電項目。已經建成投產(chan) 的一期和二期工程總裝機72.6兆瓦。其中,一期工程裝機容量為(wei) 22兆瓦,二期工程裝機容量為(wei) 50.6兆瓦。
這是1月16日在西藏山南市措美哲古風電場拍攝的藏野驢。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
據風電場負責人王洋介紹,一期工程於(yu) 2021年12月全容量並網發電,二期工程於(yu) 2023年10月全容量並網發電。截至2024年1月15日,一期和二期累計上網電量已超過2.14億(yi) 千瓦時。他說,一期和二期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超過2億(yi) 千瓦時,可以滿足周邊近14萬(wan) 個(ge) 家庭一年的用電量,節約標準煤約6萬(wan) 噸,相當於(yu) 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16萬(wan) 噸。
據介紹,在項目二期建設中,批量使用了目前我國超高海拔地區已投產(chan) 單機容量最大的3.6兆瓦風電機組,可有效提高當地風資源利用效率。3.6兆瓦風機葉輪直徑達160米,風機輪轂中心距地麵90米,具有高海拔適應性、防紫外線、防雷、耐低溫、抗覆冰等技術特點,能夠在嚴(yan) 苛的自然環境下長期穩定運行。
這是1月16日在西藏山南市措美哲古風電場拍攝的藏原羚。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
王洋表示,哲古風電場的建成投運,打破了“高原風能有氣無力、不具有開發價(jia) 值”的誤傳(chuan) ,讓喜馬拉雅的風點亮西藏的萬(wan) 家燈火。另外,在項目開始建設之後,通過設備租賃、土地流轉、吸納就業(ye) 等方式,讓周邊群眾(zhong) 直接收益逾1000萬(wan) 元。
據悉,哲古風電場是西藏首個(ge) 超高海拔風電開發技術研究和科技示範項目,也是首個(ge) 並入西藏主電網的風電項目。當前,西藏正在加快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電力裝機容量中清潔能源比重超過90%。
此外,高原地區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哲古風電場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環境保護問題,努力將影響降到最低。
據介紹,哲古風電三期工程也正在規劃論證中,設計裝機容量300兆瓦。未來,三峽集團將在措美縣打造百萬(wan) 千瓦級的清潔能源基地。(參與(yu) 采寫(xie) :朱聰、旦增尼瑪曲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林芝:探訪梅裏雪山腳下的甲應村
近日,沿著險峻的盤山碎石路,記者驅車探訪了被網友稱為“世外桃源”的甲應村。[詳細] -
風雪高原行|海拔4830米的自來水
行駛在藏北羌塘高原腹地,呼出的水汽很快在車窗上凝結成霜,窗外的冬日草原在朦朧不清中更顯蒼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