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城市基層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
一直以來,拉薩市城關(guan) 區八一街道以“五項工程”“五五工作法”為(wei) 抓手,把城市大家庭的理念引入黨(dang) 建服務,把黨(dang) 建工作開展到“家門口”,實現基層治理“家事”共商、“家人”互助、“家務”互做,形成了“一家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麵。
實現“家事”共商,匯聚基層治理“紅色力量”
為(wei) 完善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體(ti) 製和協調機製,城關(guan) 區八一街道從(cong) 健全組織框架體(ti) 係入手,形成“街道黨(dang) 工委—社區黨(dang) 總支—網格黨(dang) 支部—樓棟黨(dang) 小組—黨(dang) 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體(ti) 係,達到上下承接、協調互動的效果。
全麵貫徹落實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dang) 委”製,與(yu) 轄區53家駐地單位簽訂《共駐共建協議》,研究製定議事規則,充分樹立“一盤棋”思想,讓基層社會(hui) 治理由街道、社區的“獨角戲”變成各領域黨(dang) 組織的“大合唱”。以高效處置“一件事”為(wei) 標準,強化黨(dang) 建引領,結合網格治理,建立發現問題、研判上報、有關(guan) 部門處置的“基層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製。實行“1+5+N”工作模式,將各部門與(yu) 社區街道緊密捆綁,合力應對,做到“事不完、人不撤”。
同時,以街道黨(dang) 工委為(wei) 主體(ti) ,定期議事、定期協商,研究決(jue) 定黨(dang) 建工作和重大事項,促使“家”庭成員定期溝通交流,及時交換意見,達成思想共識,在黨(dang) 組織的引領和帶動下健康發展。
強化“家人”互助,點燃基層治理“紅色引擎”
為(wei) 進一步給轄區居民、商戶、遊客提供優(you) 質服務,拉近黨(dang) 群、幹群關(guan) 係,在街道公共服務場所改造中設置“黨(dang) 群服務中心”“群眾(zhong) 活動中心”“人大之家”“民兵之家”“遊客問題快速響應處置中心”等,打造以“親(qin) 民化”為(wei) 理念的公共服務場所,讓功能配置更完善、環境氛圍更溫馨、服務群眾(zhong) 更貼心。
八一社區針對轄內(nei) 流動人口、務工人員較多的問題,在公共服務場所升級改造中建立“流動驛站”,讓流動人口、務工人員找到“家”;加措社區全力打造“加”裏人議事會(hui) 、一個(ge) 議事廳、兩(liang) 個(ge) 議事亭,用於(yu) 網格員、聯戶長隨時隨地化解轄區矛盾糾紛。
同時,以各網格黨(dang) 組織為(wei) 依托,提供“紅色小巷管家”服務,聯合派出所、市監、城管、消防等部門全力開展居民走訪、重點人群摸排、巡邏巡查等工作。成立“紅馬甲”治安巡邏隊、黨(dang) 員誌願服務隊,通過實行“三亮”行動,實現以黨(dang) 員自身帶動黨(dang) 員家庭、以黨(dang) 員家庭帶動身邊群眾(zhong) ,聚焦居民群眾(zhong) 的堵點難點痛點“量體(ti) 裁衣”辦實事。
深化“家務”互做,激活基層治理“紅色細胞”
城關(guan) 區八一街道持續深化在職黨(dang) 員“雙報到雙積分”機製,重點推動“組團式”參加城鄉(xiang) 環境綜合大整治等誌願服務活動,營造黨(dang) 員參與(yu) 基層治理的良好氛圍。當熱社區動員轄區黨(dang) 員、居民、商戶等多方力量,打響“樓道革命、巷道革命”攻堅戰,以“小樓道”撬動“大文明”,切實推動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向縱深發展。
為(wei) 提升社區工作者察民情、聽民意、解民憂的能力,開展“我的能量超乎我想象”社區工作者階段性工作展,形成以展促進、以評促優(you) ,“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同時,製定社區工作者《工作日誌》,進一步提高社區工作者為(wei) 民服務的能力。吉曲雄社區專(zhuan) 項開展“三個(ge) 一百”工作舉(ju) 措,大力推進“積分兌(dui) 換活動”,用服務兌(dui) 積分、用積分兌(dui) 物品,將無償(chang) 的誌願服務活動轉變為(wei) 有形的積分值,讓更多居民從(cong) 旁觀者變成參與(yu) 者。魯定社區實行“一網二製·三步四亮”社區治理工作法,充分發揮轄區各方優(you) 勢,不斷提高基層治理效能,構建起基層治理新格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