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通訊丨中巴農業合作助力巴基斯坦培育小麥新品種

發布時間: 2024-03-12 09:18:00 來源: 新華網

  驅車駛入巴基斯坦國家農(nong) 業(ye) 研究中心,穿過一片油菜花海後,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小麥試驗田,每片麥田前都立有品種標識,由中巴兩(liang) 國科研人員共同培育的小麥新品種也在其中。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中虎一邊聽著巴方研究人員的介紹,一邊俯下身輕撫麥葉,看著長勢頗好的小麥,他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何中虎多年來深耕小麥育種研究,在分子標記育種方麵積累了豐(feng) 富經驗。在日前的實地采訪中,他告訴記者,農(nong) 業(ye) 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巴基斯坦相關(guan) 機構的合作已持續10多年,為(wei) 巴方培養(yang) 了9名科研人員。

  基於(yu) 此,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巴基斯坦真納大學和巴基斯坦國家農(nong) 業(ye) 研究中心、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聯合建立了中國-巴基斯坦小麥分子育種國際聯合實驗室。

  “我們(men) 希望用分子育種新技術,推動提高巴基斯坦小麥育種水平,尤其是抗病性的提高,為(wei) 當地糧食安全作出貢獻。”何中虎說。

  阿韋斯·拉希德是中巴聯合培養(yang) 的科研人員,曾在中國工作生活十餘(yu) 年,也是該實驗室的巴方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巴基斯坦是小麥消費大國,培育適應氣候變化的小麥新品種對於(yu) 保障巴基斯坦糧食安全至關(guan) 重要。

  聯合實驗室目前已培育出兩(liang) 個(ge) 適合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種植的小麥品種。“過去兩(liang) 年來,我們(men) 一直在測試新的小麥品種,它們(men) 的產(chan) 量比該地區原先種植的品種高出8%至10%,我們(men) 希望新品種的引入能大幅提升當地小麥產(chan) 量和農(nong) 民收入。”拉希德說。

  據何中虎介紹,合作培育出的新品種和當地優(you) 良小麥品種成熟期差別不大,但是植株要矮一些,克服了易倒伏問題。此外,通過分子標記技術把中國小麥品種抗條鏽、葉鏽的基因轉到巴基斯坦小麥品種中,達到了既高產(chan) 又抗病的效果。

  日前,該實驗室在真納大學舉(ju) 辦了第二屆中巴小麥分子育種聯合會(hui) 議,探討項目合作進展和今後的優(you) 先研究方向。雙方科研人員還一起到田間地頭,調查小麥分子育種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

  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學科研人員沙希德·曼蘇爾參加了這次聯合會(hui) 議。他告訴記者,近年來,在巴中兩(liang) 國共同努力下,巴基斯坦的基礎設施和電力供應得到提升,未來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麵大有可為(wei) ,中國小麥育種技術的推廣應用將讓每個(ge) 巴基斯坦人都受益。

  “中國在脫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麵樹立了好榜樣,實驗室的建立對巴基斯坦來說是一個(ge) 很好的機會(hui) ,可以學習(xi) 如何運用技術來提升小麥單產(chan) ,確保糧食安全並使民眾(zhong) 擺脫貧困。”曼蘇爾說。

  拉希德告訴記者,實驗室也在推動人才交流與(yu) 培養(yang) ,計劃下個(ge) 月在真納大學進行小麥分子育種技術培訓,為(wei) 巴基斯坦的近50名科研人員提供學習(xi) 新技術的機會(hui) 。

  巴基斯坦國立基因組學和先進生物技術研究所首席科學官肖卡特·阿裏說:“隻有保障了糧食安全,其他的發展問題才會(hui) 迎刃而解,促進農(nong) 業(ye) 發展不僅(jin) 會(hui) 提升巴基斯坦經濟實力,還會(hui) 對周邊地區產(chan) 生持續的積極影響。”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