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美國為何頻繁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論”?

發布時間: 2024-04-14 16:22:00 來源: 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近日,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ti) 又拋出了一個(ge) 攻擊中國的觀點:所謂“中國過剩產(chan) 能衝(chong) 擊世界市場”。

  不久前,美國財政部長耶倫(lun) 來華訪問,在廣州參加中國美國商會(hui) 活動時指出,其尤其關(guan) 注產(chan) 能過剩問題,包括在新興(xing) 領域出現的產(chan) 能過剩跡象。

  更早時候,3月27日,耶倫(lun) 在美國佐治亞(ya) 州一座光伏電池工廠訪問時,指責中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所謂“產(chan) 能過剩”,稱“中國的產(chan) 能過剩打亂(luan) 全球價(jia) 格和生產(chan) 模式,損害美國企業(ye) 和工人的利益”。

  中國產(chan) 能,過剩了嗎?美國指責中國所謂“產(chan) 能過剩”,是何用意?

  中國產(chan) 能,過剩了嗎?

  首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判斷產(chan) 能是否過剩,要從(cong) 全球市場需求和未來發展潛力來看。

  4月8日,在北京舉(ju) 行的吹風會(hui) 上,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表示,以新能源汽車為(wei) 例,根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4500萬(wan) 輛,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將達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約4倍。當前產(chan) 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特別是眾(zhong) 多發展中國家對新能源產(chan) 品的潛在需求巨大。

  其次,從(cong) 政府補貼角度攻擊中國“產(chan) 能過剩”,是一種雙標行為(wei) 。

  美國一麵指責中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靠政府扶持導致了所謂“產(chan) 能過剩”,而另一麵不斷推出產(chan) 業(ye) 政策扶持本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發展。去年4月17日,美國政府發布的《通脹削減法案》細則規定,隻有最終在北美組裝的電動汽車才能以稅額扣除的方式獲得最高7500美元的補貼。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yu) 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表示,“現代經濟體(ti) 幾乎沒有一個(ge) 例外,任何一個(ge) 國家要發展自己的一個(ge) 重要產(chan) 業(ye) ,最開始都是政府補貼的。相當於(yu) 騎馬的時候,先扶上馬,要送一程。如果這個(ge) 產(chan) 業(ye) 做起來了,就不用補貼了;如果產(chan) 業(ye) 做不起來,補貼也不給了,也就是自生自滅了。這幾乎是現代國家產(chan) 業(ye) 發展最基本的一個(ge) 規律。”

  李稻葵還提到了美國的芯片法案,“給美國的芯片企業(ye) 生產(chan) 補貼以及研發補貼,這不是明擺著告訴全世界,美國人要補貼自己的芯片產(chan) 業(ye) 嗎?那現在怎麽(me) 能指責中國補貼自己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呢?”

  不久前,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法國巴黎主持召開在歐中資電動汽車企業(ye) 圓桌會(hui) ,王文濤表示,中國電動汽車企業(ye) 依靠持續技術創新、完善的產(chan) 供鏈體(ti) 係和充分的市場競爭(zheng) 快速發展,不是依靠補貼取得競爭(zheng) 優(you) 勢,美歐等關(guan) 於(yu) “產(chan) 能過剩”的指責毫無依據。

  最後,所謂“產(chan) 能過剩”本質上仍是推動所謂“去中國化”。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刁大明表示,美國炒作所謂“產(chan) 能過剩”,是在經貿領域繼續圍堵中國,妄圖阻礙中國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正常發展,本質上是另一種所謂“去中國化”的伎倆(lia) 。

  美國電動汽車發展放緩

  責任在中國?

  美國指責中國所謂“產(chan) 能過剩”,這背後有一個(ge) 美國自身的問題——美國電動汽車發展放緩,原因有多方麵。

  其一,美國充電設施建設遲緩。

  美國總統拜登2021年11月簽署《兩(liang) 黨(dang) 基礎設施法》,承諾提供75億(yi) 美元資金用於(yu) 建設全美電動汽車充電網絡,以鼓勵民眾(zhong) 購買(mai) 並使用電動車,並設下“到2030年建成50萬(wan) 個(ge) 公共充電樁”的目標。

  然而,兩(liang) 年多過去,美國僅(jin) 有4個(ge) 州建成並投入運營共7家公共充電站、總計38個(ge) 充電樁。另有4個(ge) 州正在建設公共充電站,12個(ge) 州已選定施工承包商。

  聯邦公路局發言人在電子郵件中就建設緩慢辯解說:“我們(men) 是從(cong) 零開始構築全國電動車充電網絡,我們(men) 想把事做好。”該局已製定項目指導意見並指導各州政府製定實施方案,預期各州充電站建設進度將加快。

  機動車尾氣排放是美國溫室氣體(ti) 最大來源。美聯社指出,50萬(wan) 個(ge) 公共充電樁無法滿足拜登應對氣候變化的要求。據美國能源部估算,美國到2030年時需有120萬(wan) 個(ge) 公共充電樁,目前該國僅(jin) 有約16.8萬(wan) 個(ge) 公共充電樁。

  其二,美國電動汽車的價(jia) 格較高。

  由於(yu) 車載電池成本較高,導致美國電動汽車價(jia) 格競爭(zheng) 力降低。今年1月,有數據顯示,美國一輛電動汽車的平均價(jia) 格為(wei) 60544美元,比燃油車高出約13000美元(約合人民幣9.2萬(wan) 元)。有媒體(ti) 統計過,在美國,4萬(wan) 美元以下的電動車選擇僅(jin) 為(wei) 在售車型的1/10。

  △一項針對25萬(wan) 美國汽車消費者的調查顯示,2023年對於(yu) 購買(mai) 和租賃電動汽車不感興(xing) 趣的消費者占比已經超過了一半,達到了50.7%。

  有分析人士指出,燃油車向電動汽車轉型仍是發展的一大趨勢,這本身是勢不可擋的,但是2024年可能汽車製造商們(men) 還需要通過降價(jia) 等措施來吸引消費者。

  其三,政治因素影響。

  2024年是美國大選年,而汽車行業(ye) 對選情頗有影響力。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hui) (UAW)所在的密歇根州是總統選舉(ju) 的關(guan) 鍵戰場,工會(hui) 有近40萬(wan) 名會(hui) 員。

  去年春天,當美國環保署提出新的尾氣排放限製後,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hui) (UAW)主席肖恩·費恩公開表示,由於(yu) “對電動汽車轉型的擔憂”,將不再支持拜登競選連任。該工會(hui) 一直對電動汽車持謹慎態度,因為(wei) 組裝電動汽車所需的工人較少,而且許多電動汽車工廠都建在工會(hui) 較少的州。

  拜登政府最終向工會(hui) 妥協。今年1月初,修訂後的汽車尾氣排放規則出台,放寬了時間限製。幾周後,費恩宣布支持拜登連任。3月,拜登政府再次為(wei) 選票而妥協,將美國電動汽車采用率的目標從(cong) 2032年的67%大幅下調至35%。

  其四,美國實施“關(guan) 門政策”,試圖把中國供應鏈排除在外,一定程度上影響美國電動汽車業(ye) 發展。

  2024年1月1日起,美國電動汽車稅收減免門檻提高。根據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從(cong) 2024年起,符合減免條件的美國電動汽車不得包含任何由“受關(guan) 注的外國實體(ti) ”(FEOC)製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到2025年,該規定還將擴展至電池製造中所需的鋰、鈷和鎳等關(guan) 鍵礦物。此項新規被多方視為(wei) 針對中國。

  北方工業(ye) 大學汽車產(chan) 業(ye) 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表示,“中國已占據全球電動汽車約2/3的市場份額,逐步構建了產(chan) 業(ye) 鏈最完備、競爭(zheng) 最充分和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鏈。在此背景下,如果美國試圖把中國供應鏈排除在外,一段時間內(nei) 很難有可替代的供應鏈。”

  與(yu) 此同時,隨著全球電動汽車行業(ye) 競爭(zheng) 加劇,美國試圖繞過中國電池產(chan) 品,也會(hui) 進一步推高其本土電動汽車成本。紀雪洪認為(wei) ,美國此項“關(guan) 門政策”在限製中國企業(ye) 的同時,也會(hui) 製約美國本土企業(ye) 的綜合競爭(zheng) 力。

  電動汽車是全球化產(chan) 業(ye) ,隻有分工合作才能互利共贏,隻有公平競爭(zheng) 才有技術進步。將產(chan) 能等經貿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違背經濟規律,不利於(yu) 本國產(chan) 業(ye) ,也不利於(yu) 世界經濟穩定發展。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