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4月19日電 近期,美西方一些政客為(wei) 了給打壓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ye) 、實施保護主義(yi) 找借口,開始渲染所謂的“中國產(chan) 能過剩論”。對此,多位行業(ye) 專(zhuan) 家、國際人士認為(wei)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ye) 依靠持續的技術創新、完善的產(chan) 供鏈體(ti) 係和充分的市場競爭(zheng) 快速發展,具有顯著競爭(zheng) 優(you) 勢。一些國家借“中國產(chan) 能過剩論”抹黑打壓中國經濟,目的是維護一己私利,不利於(yu) 全球貿易。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持續擴大,得益於(yu) 自身優(you) 勢。電動汽車供應鏈企業(ye) 、比利時材料高科技企業(ye) 優(you) 美科公司首席執行官馬蒂亞(ya) 斯·米德賴希強調,中國電動汽車足夠好,提供了市場真正需要的東(dong) 西,能夠吸引消費者。
美國中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蘇拉布·古普塔日前在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指出,中國新能源產(chan) 品憑借強大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zheng) 力處於(yu) 全球領先地位,“擁有實實在在的比較優(you) 勢和競爭(zheng) 優(you) 勢”。
津巴布韋前駐華大使、執政黨(dang) 津民盟新聞宣傳(chuan) 書(shu) 記克裏斯托弗·穆茨萬(wan) 古瓦近日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ye) 讓新能源汽車更便宜、更普及,其製造實力和競爭(zheng) 力是由市場決(jue) 定的,應該得到國際社會(hui) 認可和讚揚。
對於(yu) 所謂的“中國產(chan) 能過剩論”,穆茨萬(wan) 古瓦說,中國的優(you) 勢在於(yu) 擁有完整價(jia) 值鏈、更高效的製造體(ti) 係和知識產(chan) 權。這種優(you) 勢可以讓發展中國家都能購買(mai) 到性價(jia) 比最好的新能源電池,迅速從(cong) 化石能源轉向綠色能源,讓國際社會(hui) 更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部分發達經濟體(ti) 炒作“產(chan) 能過剩”隻是為(wei) 了保護本國企業(ye) ,不利於(yu) 全球貿易。
國際主流媒體(ti) 也指出,“中國產(chan) 能過剩論”是站不住腳的。彭博社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大多數中國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出口商的產(chan) 能利用率均在國際公認的標準之內(nei) 。美歐麵臨(lin) 的問題是企業(ye) 效率不如中國企業(ye) ,而不是中國“產(chan) 能過剩”。
法國企業(ye) 家阿諾德·貝特朗持有類似觀點。他在社交平台X上發表文章,分析了中國的產(chan) 能利用率、存量水平和利潤率,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並沒有出現工業(ye) 產(chan) 能過剩的跡象”。貝特朗稱:“真正的問題不是工業(ye) 產(chan) 能問題,而是競爭(zheng) 力問題。很明顯中國企業(ye) 具有絕對競爭(zheng) 力。”他表示,“中國產(chan) 能過剩論”是一種“非常不公平的”表述。
編輯:董靜
審校:陳丹妮 齊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