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美英政客不斷炒作中國對其發動所謂“網絡攻擊”。先是1月末,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裏斯托弗·雷在國會(hui) 眾(zhong) 議院特別委員會(hui) 聽證會(hui) 上稱,中國構成“我們(men) 這一代人麵臨(lin) 的關(guan) 鍵威脅”。再然後,英國副首相奧利弗·道登於(yu) 3月末宣稱,與(yu) 中國政府有關(guan) 聯的人員對英發起兩(liang) 次“惡意網絡攻擊”。
正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真是一對好“CP”。細細分析可知,相關(guan) 政客的炒作言論雖目的各異,“搞事情”的手段卻大同小異。新華社記者鄭錦強推出脫口秀節目,以“冷麵幽默”風格展開剖析和調侃。
先看美國,相關(guan) 政客雖然拿的仍是無憑無據的老“劇本”,但炒作背後的時機和考量卻耐人尋味:不多多渲染“中國威脅論”,國會(hui) 議員們(men) 怎能大筆一揮批下天價(jia) 預算?選擇在國會(hui) 審核預算之際大放厥詞,看來美國情報機構新一年度又能錢包鼓鼓、油水足足了。
再看英國。記者首先對相關(guan) 政客的表述展開了一番文義(yi) 溯源。副首相先是揚言他“證實”該國遭受中國網絡攻擊,隨後措辭轉為(wei) “幾乎可以確定”,官方公布的新聞稿中也使用了“極度可能”一類的字眼,這讓記者不禁想到,《牛津英語詞典》是不是有必要考慮對“證實”一詞的釋義(yi) 作出更新?
看到此處,印度地緣政治分析師坎坦一針見血地評論道:選了中國作惡人,事實如何誰當真?
更重要的是,相關(guan) 政客言論中的邏輯謬誤也讓人不忍直視。脫口秀特意截取了英國議會(hui) 議員帕特·麥克法登的提問:“副首相為(wei) 什麽(me) 認為(wei) 中國政府會(hui) 去黑一個(ge) 公開數據庫?”這也讓美國作家馬意駿忍俊不禁:
美國政客領頭吆喝,英國政客跟風炒作,這“CP情深”的場麵實在經典。本期脫口秀“溫馨提醒”網友:懶得看曆史書(shu) 的話,不妨溫習(xi) 下新華社此前發布的爆款微電影《無暇笑死》:
如今,“中國=網絡黑手”似乎成了某些西方政客用來解釋一切負麵事件的萬(wan) 能答案。凱特王妃被網友“黑”過頭?怪中國去。一艘由丹麥公司租用、懸掛新加坡國旗、前往斯裏蘭(lan) 卡的船撞上美國橋?還是怪中國去。
這類說法有些已被澄清,有些還在大肆傳(chuan) 播。畢竟,罵中國可是能帶來天價(jia) 預算和無盡流量的。在脫口秀結尾,記者不忘發出“溫馨預告”:也許很快就會(hui) 有人給本期節目貼上“中國網絡宣傳(chuan) 運動”的標簽。
中國駐美大使館在社交平台轉發脫口秀時也幫忙發問:
脫口秀播發後,英國議會(hui) 議員喬(qiao) 治·加洛韋、倫(lun) 敦廣播公司主持人丹尼絲(si) ·黑德利、倫(lun) 敦都市大學副教授康斯坦丁諾斯·皮塔基、美國反戰組織“粉色代碼”等機構和個(ge) 人賬號紛紛轉讚評。網友們(men) 在評論區呼籲:這樣有趣又有料的節目,多多益善!
-END-
策劃:倪四義(yi) 陳凱星
監製:尚軍(jun) 肖文峰
統籌:徐海靜 閆珺岩 葉前 王攀 馬曉澄
腳本:鄭錦強 徐海靜
調研:陳哲凱(實習(xi) ) 楊欣(實習(xi) ) 李若佳(實習(xi) )
翻譯:李若佳(實習(xi) ) 陳哲凱(實習(xi) )
文案:朱東(dong) 陽 陳哲凱(實習(xi) )
編輯:徐海靜 朱東(dong) 陽 周嘯天 刁澤 王豐(feng) 豐(feng)
主持:鄭錦強
導演:大趙
攝影指導:寧楠
燈光:張超
化妝:趙小旗
剪輯:大茉 鄭錦強
鄭錦強工作室製作
新華社國際部 廣東(dong) 分社
新華社國際傳(chuan) 播融合平台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