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麵對美國炒作,海外網友直言:綠色產能他不香嗎?

發布時間: 2024-04-28 09:31:00 來源: 新華社

  最近一段時間,美方頻頻炒作我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產(chan) 能過剩”。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lun) 訪華前夕放話,對中國新能源行業(ye) “過剩產(chan) 能外溢至全球感到擔憂”。隨後,《紐約時報》發表題為(wei) 《敦促中國遏製綠色能源出口,耶倫(lun) 麵臨(lin) 外交考驗》的文章,文中援引耶倫(lun) 在訪華期間的話稱,中國廉價(jia) 的綠色能源技術出口正在威脅美國試圖發展的電動汽車和太陽能行業(ye) ,而拜登政府準備保護它們(men) 。

  這一係列言論不僅(jin) 反映出美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焦慮,更折射出保護主義(yi) 思維。麵對美方政客的無端指責,新華社記者王迪邇推出脫口秀節目,用犀利的論點予以反擊。

  從(cong) 數據來看,據國際能源署測算,到2030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將達到2022年的約4倍,而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到2022年的4.5倍,可見當前新能源產(chan) 能遠遠無法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物美價(jia) 廉的中國新能源產(chan) 品迎合了全球消費者對環保和高效能源的需求,應當被視為(wei) 全球經濟發展的利好。對於(yu) 這一點,網友顯然比美國政府看得更明白——

  海外社交媒體(ti) 評論區截圖

  從(cong) 經濟學常識來看,西方推崇了200多年的《國富論》明確提出,通過自由貿易,各國產(chan) 品可以專(zhuan) 注其比較優(you) 勢以提升生產(chan) 效率,促進共同發展。麵對“美式保護主義(yi) ”,記者在本期脫口秀節目中說,美國可別忘了當年鋼鐵保護主義(yi) 措施的教訓,到頭來既沒能挽救工作崗位,反倒提高了其他行業(ye) 的成本,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本期節目視頻截圖

  節目播出後,海外社交媒體(ti) 瀏覽量突破百萬(wan) ,被美國《華盛頓時報》、英國《鏡報》《倫(lun) 敦標準晚報》《經濟學人》、巴基斯坦《論壇快報》、菲律賓《星報》、肯尼亞(ya) 《旗幟報》、吉爾吉斯斯坦卡巴爾通訊社等多家境外主流媒體(ti) 轉載。

  境外主流媒體(ti) 采用截圖

  各國網友在視頻評論區紛紛留言,對中國製造的新能源汽車表達期待與(yu) 讚許。看來美國企圖用“產(chan) 能過剩”的標簽來遏製中國新能源產(chan) 品出口,全球各地的消費者並不買(mai) 賬。此外,還有網友在評論區“催更”,直言此類言辭犀利、內(nei) 容有趣的視頻多多益善!

  海外社交媒體(ti) 評論區截圖

  -END-

  策劃:倪四義(yi)

  監製:尚軍(jun)

  統籌:徐海靜 趙卓昀 閆珺岩 楊定都

  製片人:王迪邇

  視頻台本:徐海靜 趙卓昀 王豐(feng) 豐(feng) 王迪邇

  視頻編輯:鄭開君 劉陽 張碧弘

  調研:韋亦休 羅家媛

  封麵設計:周愷敏 肖剛

  多媒體(ti) 文案:羅家媛

  多媒體(ti) 編輯:魯豫 刁澤 王豐(feng) 豐(feng)

  顧問:王誌中

  導演:呂帆 趙博

  剪輯:王甜

  迪邇工作室製作

  新華社國際部

  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

  新華社國際傳(chuan) 播融合平台聯合出品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